飲食習慣決定胃健康養好胃,平衡膳食是基礎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是齊全的。食物品種多樣化是本取營養全面的必要條件。為了攝取宮養全面而又平衡的膳食,我們每天必須吃以下四大類食品。
1.穀類主要提供熱能,以維持人體生理活動和體溫的需要。穀類所含營養成分以糖類為主(佔70%~80%),其次為蛋白質(含10%左右),脂肪甚少。粗糧所含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比細糧多。2.豆類(大豆類)和肉、禽、魚、乳、蛋類主要提供蛋白質,還含有無機鹽和維生素。黃豆中鈣含量較高。肝等內臟富含鐵及B族維生素。3.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無機鹽和維生素以及食物纖維。在中國的膳食中,蔬菜是這三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4.油脂類主要提供熱能。上述四類食品必須搭配合理,並保持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
進食三餐的最佳時間胃通常在6小時內會徹底消化掉食物, 進人休息狀態。因此,營養學專家認為,一天的進餐次數應該根據胃的這一 特性來制定。1.早餐7:00~8:00是最佳的早餐時間。營養學家建議,早上起床後,可以先適當運動,再進食營養豐富的早餐。如早操、慢跑、練習瑜伽等,都是很適合的運動。2.午餐中午12: 00~13: 00,適合進食午餐。上午消耗了大量能量,正需要進行補充,同時也為下午的能量消耗做儲備。中午適合進食熱量比較高的食物。3.晚餐下午17 : 00~19 : 00是晚餐的最佳時間。很多人因為中午在食堂吃飯或叫外賣,晚餐往往超量進食,想彌補中午不足的營養成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晚餐後不久就要進人睡眠時間,所以適宜進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過飽,否則會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正確的進食順序更養胃營養學家提出,科學的進食順序能夠幫助養胃,錯誤的進食順序會影響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吸收,甚至引發胃病。
有些人習慣在飯前先食用一點水果,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雖然不需要胃消化,不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但是這些水果富含鞣酸,會降低胃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正確的進食順序應該是先喝一小碗湯,然後緩慢地進食蔬菜、肉食、米飯等主食,半個小時後再進食甜品或水果。在進食主餐前,適當喝一點湯,是為了提前給胃傳達“訊號”,使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同時,飯前喝湯也是為進食過程中體液的消耗做好儲備。
在喝過少量的湯暖胃後,開始進食蔬菜、肉類和米飯。然後,一定要間隔半個小時以上,再食用水果。這是因為,主食含有大量的澱粉和蛋白質,胃需要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消化它們。如果在進食完主餐後馬上食用甜品和水果,不但進一步增加了 胃的消化負擔,還會因為胃內食物過多,導致水果被堵塞在胃內。水果中的成分在體內的常溫狀態下,容易腐爛產生毒素,傷害胃部。
還有些人習慣在飯後馬上喝一點湯或者白開水,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飯後胃內正需要大量的胃酸消化食物,此刻飲用湯汁或白開水,會沖淡胃酸的濃度。細嚼慢嚥,減輕胃腸負擔
胃腸病患者在選擇食物時要考慮營養平衡和是否易消化,但如果在吃的過程中不是細嚼慢嚥,而是狼吞虎嚥,那也無法達到良好效果。食物在嘴裡咀嚼不完全,會加重胃的負擔,容易造成胃潰瘍和胃炎;另外,由於咽得太快,一些堅硬的食物也容易卡住喉嚨,而且,吃東西太快還容易產生脹氣。
食物一人口後,只有用牙齒好好咀嚼食物並讓其和唾液混在起,唾液中的消化酶素才會產生作用,分解食物,從而減輕胃的負擔。因此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人來說,為了不增加胃腸的負擔,吃東西還是要細嚼慢嚥。特別是煎餅之類的食物,如果不經過咀嚼而囫圇地吞下去的話,很容易刺傷胃黏膜,從而誘發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