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域環境、季節氣候、個體體質以及飲食習慣的不同,臨床多分風寒、風熱,風溼、氣虛,以及陰虛等不同的型別。
1.風寒感冒
臨床上多表現為:病人自己覺得怕冷,但是在添衣服和被子之後可以稍微減輕,多有輕度的發熱,沒有汗,鼻塞,經常流清水鼻涕,多伴有頭痛,全身痠疼,口不渴,或者喜歡喝熱飲,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療方法以“辛溫解表”為主。
風寒感冒不宜使用辛涼藥物,因為辛涼一類的藥物不易幫助發汗,從而病邪難以外達,反而加重疾病。
2.風熱感冒
臨床上多表現為:發熱比較明顯,病人會稍微覺得怕冷,頭脹痛不舒服,喉嚨紅腫疼痛,流黃鼻涕,咳嗽咯痰,痰液色黃,口乾想喝水,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療方法以“辛涼解表”為主。
風熱感冒不能大量使用辛溫藥物,防止助熱傷及人體津液。
3.暑溼感冒
暑溼感冒發生於夏季,臨床上多表現為:患者自己覺得發熱,但是旁人觸控患者肌膚卻未發熱的一種表現,就是我們所說的“身熱不揚”,周身困重、覺得乏力,咳嗽痰粘,胸悶、噁心欲吐,腹脹,小便短顏色偏紅,大便粘滯不爽,有的大便不成形,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療方法以“清暑祛溼,解表祛邪”為主。
感冒實證初期一般不建議使用補益、收斂的藥物,以免將病留於體內。
4.氣虛感冒
臨床上多表現為:病人多覺得明顯怕冷,多見低熱,沒有汗出,頭身痠痛不止,咳嗽聲音低,沒有力氣咯痰;病人平時沒生病時就容易疲勞,少氣懶言,經常生病,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無力。
治療方法以“益氣解表”為主。
氣虛感冒的病人,不宜使用大劑量的發汗藥物,比如麻黃、桂枝等,以免出汗過多,從而損傷津液。
5.陰虛感冒
臨床上多表現為:病人多有發熱,稍微怕冷,手足心發燙,心情容易煩躁不安,口乾咽燥,乾咳,無痰或者少痰,同時痰粘不容易咳出,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方法以“滋陰解表”為主。
陰虛感冒的病人,不宜大劑量、長期使用辛溫藥物,以防止損傷人體陰液津血。
注意:老年人或者平時體質虛弱,以及久病之人,因機體正氣不足,容易反覆感冒,有的則是感冒後纏綿不愈,所以治療方法與平常的健康人群不一樣。
感冒的預後:一般來說,感冒的預後良好,病程較短,且可自行痊癒。但是反覆感冒容易損傷人體正氣,而且少數病人會因為感冒誘發其他的疾病,或者使原有的疾病惡化(多見於慢性病患者)。
總結:中醫治病經常強調培養人體正氣。因為人體的正氣愈是充盈,那麼人體抵禦外邪侵襲的能力愈強。所以,我們平日要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對不同的氣候、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合理膳食,保持居室整潔舒適,多通風,注意個人衛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