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概述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它的產生是由於腰椎間盤各部分(包含髓核、纖維環、軟骨板)發生退變,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口突出甚至脫出於椎管內,導致相應的脊神經根或者脊髓受到刺激或產生壓迫,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腰突症的發病率愈來愈高,常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

2、如何預防

老年人自身椎間盤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退變,碰到負重、扭傷的情形便有可能致使腰部疼痛,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因此在平時生活中需要多加註意才能更好的加以防範。

2.1要減少做一些繁重的家務勞動,例如長時間拖地,站立洗碗等;

2.2鍛鍊應該選擇節奏緩慢、不負重的鍛鍊方法,內容如太極拳、爬山、散步、游泳等,活動量較大的運動儘量避免;

2.3食物中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補充量,可適當多吃豆類、牛奶、海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防止鈣流失,形成骨質疏鬆,緩減腰椎的進行性退變;

2.4老年應該定期檢查身體,注意腰間的保暖,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防止身體疲勞;如果出現腰痛等不適症狀,一定要及時帶老人就醫,切忌盲目的按摩、吃藥。

3、就醫指導及配合

3.1何時就醫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有:

——腰痛

——坐骨神經痛

——大腿痛

——下腹痛

——腰部活動受限

——下肢麻木

——間歇性跛行

——兩便異常及性功能障礙

——下肢肌肉萎縮、肌力下降

只要老年人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時,就要及時通知家屬帶老人就醫。

3.2、院前處理

當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發作時,會出現劇烈疼痛,此時應立刻讓老人停止一切活動,睡在硬板床上休息,最好是平臥,也可以側臥,儘量不要坐與站,而後通知家屬送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3.3、送醫之後

臨床醫師可依靠詢問患者病史、進行體格檢查、x線平片對於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做出初步的診斷。詳細的診斷需要腰部CT和MRI明確。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取決於臨床表現和病理型別,綜合患者的年齡、工作強度。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送醫之後聽從醫生的安排,幫助老人做好相關照護工作,尤其是如果老人需要手術治療,更要嚴格按照醫護人員的囑咐進行,特別是飲食及康復訓練方面。

3.3.1術前注意事項

a)入院時如正服用抗凝藥,請及時告知醫生

b)飲食:術前進清淡飲食,忌油膩葷腥食品,叮囑老人術前按醫囑禁食禁水,糖尿病患者由於不能進食,因此在此期間應停止自行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以免造成低血糖

c)個人衛生準備:術前體力允許可沐浴,若急性發作期疼痛劇烈可協助床上擦浴

d)入手術室前儘量解清大小便

3.3.2術後注意事項

a)休息: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術後患者臥床的時間長短是不同的,就算是需要臥床一段時間,也不能在床上“一動不動”。要定時翻身,預防褥瘡發生,翻身時患者勿緊張要放鬆,身體呈一軸線,腰部不可以扭轉,以避免影響腰肌韌帶等的癒合;要活動下肢,主動屈伸踝關節以及直腿抬高,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神經根粘連的發生;要鍛鍊下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縮的發生;還要鍛鍊腰背肌肉,預防腰背痛的發生。

b)飲食:術後原則上給予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營養餐,可進食適量牛羊肉和瘦肉,雞肉。魚、蝦、蛋及豆製品以促進傷口的癒合,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忌辛辣刺激食物。需要指出的是如需臥床的患者,不要過早飲用牛奶,因其容易造成腹脹、便祕等情況發生。

c)早期功能鍛鍊:早期鍛鍊是指手術以後兩週以內進行的功能鍛鍊。腰椎手術後,要與患者做好溝通,消除患者的顧慮,告知患者早期鍛鍊的意義,使其能積極配合,主動進行早期功能鍛鍊,反覆下肢直腿抬高和下肢屈伸可以降低神經根粘連的發生率,堅持腰背肌鍛鍊可增強腰部力量,增強脊柱的穩定性,並進一步鞏固手術治療的效果,從而減少腰椎退行性病變的發生。

d)鍛鍊方法(如圖)每位患者應根據個人病情和自身體力,在醫護人員及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法,掌握鍛鍊強度,主要原則是要由少量開始,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

(1)俯臥仰頭運動:安置患者俯臥,雙下肢放直,兩手向後放於身體兩邊。抬起頭和上身,至極限處保持4至10秒。一天三次,每次重複8至15次。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動作主要使腰背肌肉得到鍛鍊。

(2)俯臥抬腿運動:安置患者俯臥,雙腿伸直,雙手可墊在頜下或放在身體兩側。在堅持髖關節、膝關節伸直的情形下,使勁抬高一側下肢,至極限處保持4~10秒;然後換另一側練習。一天三次,每次重複8~15次。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動作主要鍛鍊腰背肌和臀大肌。

(3)挺腹伸髖運動:安置患者仰臥,屈髖、屈膝,用腳掌平踩在床上,而後挺起腹伸直髖,使腰離開床呈拱橋狀,到極限處堅持4~10秒。同樣是每日早中晚各鍛鍊三次,每次反覆該動作8~15次。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動作主要鍛鍊腰背部和下肢肌肉。

(4)直腿抬高運動:患者取仰臥位,把一側大腿伸直抬起,停留4~10秒;然後換另一邊練習。同樣地每日三次,每次重複動作8~15次。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循序增加,此動作主要鍛鍊腰腹肌和下肢肌肉。

e)下地活動:患者病情不同,手術方式不同,下地的時間也因此不同,要認真聽取醫生的囑咐進行活動。不要過早,過早可能造成骨折、內固定鬆動或椎間盤突出復發;也不要過晚,過晚不利於康復,也容易造成臥床的相關併發症發生。

g)出院後用藥:神經營養藥物。對於術後有神經損傷症狀的患者,包括疼痛、麻木或肌肉無力、萎縮的,要使用此類藥物。常用有甲鈷胺等。這些藥物使用週期長,一般要使用6~12周。有骨質疏鬆的患者要按照醫囑使用藥物糾正。

j)複查:主要是為了觀察與評定手術療效,根據隨訪時間不同可分為手術一年內(術後3個月、6個月、12個月)、術後中期(術後1~3年)、術後長期(術後3年以上)來隨訪手術效果。

4 居家護理

4.1自我保健與康復

a)糾正體位,保持良好的坐立及睡眠姿勢

b)戒菸忌酒,合理飲食:患者在急性症狀發作過後,應當重視體重的控制。若是肥胖的患者仍舊不注意控制體重,將體重減到標準體重以內,那麼復發的可能性會很高;瘦弱的患者,應該注意腰背部肌肉及腹肌的鍛鍊,以維持脊柱的穩定性,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復發。

c)適當進行康復體操,進行腰背肌鍛鍊:

(1)俯臥撐:此動作不宜過量,不能感覺太累,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2)抱膝觸胸:安置患者仰臥,雙膝關節屈曲,雙手抱住膝關節儘量使膝蓋靠近胸部,而後放下,一起一落為一組動作,持續20-30次。

(3)五點支撐法:安置患者仰臥,雙膝屈曲,以雙足跟、雙肘部及頭部為支撐點,抬起骨盆,儘可能將腹部和雙膝關節抬平,而後慢慢放下,一上一下為一組動作,持續20-30次。

以上動作須連貫進行,每晚睡前一次,連續堅持做3-6個月。

d)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腰部。

e)必要時可適當佩戴護腰:腰圍的使用應根據患者病情靈活把握。患者在經過牽引或長期臥床休息後,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佩戴腰圍活動,活動時間和活動範圍應逐步增加,以鞏固治療效果;當患者病情好轉後,症狀消失,則不應盲目依賴腰圍,應及時脫離腰圍,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鍊,用自己的肌肉力量加強對腰椎的支撐和保護。不然,毫無原則的長久佩戴腰圍會使患者腰背部肌肉萎縮和關節強直,甚至出現臨床症狀加劇的現象,這對於腰突症的治療毫無益處。

f)腰圍規格的選擇應與患者的體型相匹配,能維持良好的腰椎生理曲度。如果腰圍尺寸不匹配,不僅會產生不適的佩戴體驗,而且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患者在選擇和佩戴腰圍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專家說: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如何居家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