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也非常重視溫度,因為其反映了具體部位的寒熱情況,但是寒熱卻有兩類:
一類是主觀感受的寒熱,
一類是測量的體溫寒熱(加入這一條是因為,實際的寒熱有的時候主觀感受和實測體溫不一致,涉及寒熱的真假問題)。
寒熱問題是出汗問題的延續,相同之處在於寒熱反映了氣血營衛的相對溫度,不同之處在於出汗還反映了表氣(毛孔)的開合狀態。
①發熱:全域性或者區域性營血的溫度過高。
②發冷:全域性或者區域性衛氣的溫度過低。
正常情況下,全身各部位應該溫度均勻,其異常狀況如下:
不同部位的寒熱
01 手心
發熱
手三陰經絡經過手心,手三陰經對應臟腑心、心包、肺的熱能需要從體內(裡氣)上焦經過胃腑向下降,手心溫度過高,所以提示胃腑溫度過高。
胃腑血熱,而氣也將被加熱,很容易造成胃內津液不足,即燥化,這也是中醫常講的“水流溼,火就燥”的原理,胃腑燥化則肺內津液不足而口渴(肺之津液是從胃而來被脾蒸發而至。
《黃帝內經》講“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胃燥則胃內津液不足,上行至肺的津液也不足,則肺內血分之熱也無法通過氣有效散佈,造成口渴)。
當然也存在肺內燥口渴,但是不願喝水的狀態,那是因為雖肺內燥,但胃內津液充足,胃內溫度不足以把津液有效地蒸發到肺內,所以肺燥而胃溼,出現口渴但不想喝水。
手心發熱和手心出汗的不同之處在於,是否衛氣會從手心逸出,逸出後也是分寒熱的。
發冷
發冷反映了胃腑營血處於溫度過低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衛氣就被寒化而凝結為溼,這也是中醫講“水流溼”的道理,是說衛氣寒凝造成了溼氣的發生。
足心
發熱
足心發熱反映了腎臟陽氣過盛(營血溫度過高)的狀態,血過熱則(衛)氣被過度蒸發,形成了腎陰虛、陽氣亢奮的狀態。
發冷
足心發冷反映了腎臟陽氣不足(營血溫度過低)的狀態,血過冷則氣被凝結為水,形成了腎陽虛的狀態。
腹部
發熱
腹部發熱代表腹腔內部營血過熱,衛氣是否寒化不可確定,因為存在血熱而氣寒、血熱而氣熱等不同狀態。一般腹部由脾臟來管轄,發熱表示脾之氣血被鬱,鬱而化熱。
發冷
腹部發冷代表腹腔內部營血過冷,衛氣寒化,腹部發冷就是脾之氣血寒化。氣被凝結為水,形成了腎陽虛的狀態。
發熱和發冷的症狀往往是暫時的,這是因為營血、氣本身是流動的,營血按照手足陰經升和陽經降的方式流動,衛氣按照表裡的方式內外流動,正因為流動,身體內原先就存在寒熱偏頗的地方,就會被營血和衛氣攜帶的偏頗之寒熱所加強或減弱,造成寒熱的症狀看起來傳遞到了另外一個經絡或者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