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醫學泰斗孫燕院士雖已入耄耋之年,但身體健朗,精神矍鑠。作為腫瘤學專家,孫燕院士自己有什麼健康祕訣?

這裡,孫燕院士將多年的養生心得傾囊相授,為我們上了一堂防癌大課。

本文作者

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我從事的專業是內科腫瘤學,接觸的病人大多數是患了令人聽了生畏的癌症。

大半生的醫生生涯,我最大的體會是:腫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有效。

我從50歲就開始熱衷於在各種場合宣講防癌科普知識,一講就是30多年。

戰勝“腫瘤君”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讓它找上門來。我最不希望患者非得到了中晚期才想到來找我們。

以下根據我自己的體會,教教大家防癌的五招,看似老生常談,其實我這個“老生”可是和腫瘤交手了58年的“老手”,肺腑之言難道不值得參考嗎?

吃七分飽馬上離開飯桌

中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事的習慣,導致了很多人長期飲食無規律。越是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越是難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頓飯。

飲食不規律,飯局上的煙、酒以及不知不覺的過度飲食,令我們的身體很受傷。

因為曾經有過高血脂,所以我不吸菸、少飲酒,儘量不參加宴會,儘量回家吃飯。

我每天只吃七分飽,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誘惑,於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就馬上離開飯桌,絕不久待。

我更不會與家人在飯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兩口飯菜。餓著要比撐著強,瘦點要比胖點好,我偶爾還會把晚飯省下一兩頓。

此外,很多人喜歡的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也正合了“腫瘤君”的胃口。

近30年來,肥胖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肥胖會讓你的身體器官比別人更勞累,一旦承受不起,身體就會發出抗議而誘發疾病,這其中也包括癌症。

有的時候我去接我的小孫女,還沒放學,我就在門口看出來的小朋友們,至少有10%是小胖子。

我十分擔憂肥胖將造成很多慢性病增多,其中包括大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美國已經把解決肥胖作為防癌的重點,我們應當吸取他們的教訓,及早重視這一問題。

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我還注意鍛鍊身體,儘量“以步代車”。雖然醫院告訴我可以隨時要車,但除了參加一些會議,平日我很少用車。

而且,鍛鍊也沒必要非找特定場合、特定時間進行,工作間隙、閒暇時間都可適當進行點小運動。有人喜歡走路,有人喜歡游泳,只要動就比不動強。

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在過去的50年裡,中國居民的腫瘤發病率增長了一倍,而這一資料還在持續增長。

為什麼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癌症發病率的升高其實與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相關。

雖然確實有些癌症不擇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症還是發生於45歲以後。

當然,我們也不諱言,腫瘤的發病率升高了,環境中的致癌因素也比以前多了。我是個腫瘤學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麼時候會發生癌變。

其實,不少腫瘤都是被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

比如高脂飲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吸菸者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菸”肺癌患者;

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率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你是廚師又吸菸,患癌的機會比正常人要高十倍。吸菸對人的危害不比交通事故小,應當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再加上其他措施例如減少生產、提高菸草稅等,相信和吸菸有關的慢性病(包括癌症)的發病率會降低。

很多癌症患者都是聽了我的勸說才把煙戒了,要是能早點行動起來,可能根本不需要到醫院來了。

像給汽車年檢一樣體檢

我是個有腫瘤家族史的人,也早就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按說是腫瘤高發人群。不過至今腫瘤還沒有入侵成功,而且,我可以自信地說,哪怕出現了問題,那也肯定是早期,通過積極治療,是能夠控制的。

敢這麼自信,就是因為對於防癌知識,我不僅僅是知道,而且能夠身體力行。我每年都進行認真的體檢。我們的臟器辛辛苦苦為我們“工作”了一年,每年都應好好檢查。體檢能看出你的健康狀態,還能查出早期癌症和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本身不是癌,可是在這個基礎上容易癌變。我見過一位患者因有一顆尖銳的牙長期刺激頰黏膜,結果後來發生了癌變,病人患上了黏膜癌。

長期抽菸造成呼吸道的慢性感染,可能會變成肺癌。所以痰裡查到有些不正常的細胞,應當儘早治療。

得過乙型肝炎別害怕,我也得過,可如果是遷延性的乙型肝炎,抗原陽性、病毒還在複製,甚至甲胎蛋白又高了,那可能就快癌變了,應及早治療。

把住癌前病變和早期癌這一關,是降低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你有一輛車,即使一天開不了幾小時,但是你每年必須送去年檢,沒有年檢那個條,你的車不能上路。每年健康查體就像汽車年檢,千萬別等車閘壞了都撞到橋底下去了,那時就晚了。

來醫院就診的大多是晚期病人,如果不加強防癌意識、不重視健康體檢、不治療癌前病變、不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建再多的腫瘤醫院,引進再高階的治療裝置,醫生有再高超的技術,也挽救不了那麼多患者的生命。

生活規律,儘量不熬夜

保持規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是防病(包括腫瘤)的妙招之一,成人每天應當睡7~8小時。

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該睡的時候不睡,最受傷害的是正常的免疫功能,其次是消化和精神活動,再就是心血管、內分泌和肝腎功能。

實際生活中,可用以下標準來檢驗睡眠品質:

①入睡快,上床後5~15分鐘進入睡眠狀態。

②睡眠深,睡中呼吸勻長,無鼾聲,不易驚醒。

④起床快,早晨醒來身體輕盈,精神好。

⑤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睏倦。

一般說來,若睡眠品質好,則睡眠時間就可以少些。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即是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

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好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

我由於職業的關係,特別是年輕時候在協和執行“24小時負責制”,很難保持規律的睡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保證晚上按時睡眠和中午休息1小時成為我養生的祕訣之一。

即使在國外,中午我也會在辦公室或實驗室眯上一會兒,這樣能保證下午精力充沛。進入80歲後,我拒絕晚上的活動和中午的任何會議,已經成為大家都知道的習慣。

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關於精神因素與惡性腫瘤發生與轉歸的關係,早已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甚至有學者明確地把癌症稱作“心身相關性疾病”。

精神因素為何會導致癌症呢?過度緊張在醫學裡有一個“應激說”。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近幾年,我們知道腫瘤會釋放PD-L1,能抑制正常免疫細胞。自身防衛沒了,你把你的“警察”都撤了或被麻痺了,當然“腫瘤君”就容易乘虛而入了。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每個人揹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鑽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

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稱心如意的,要學會自己調節和排解不好的情緒。我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為什麼不生氣?我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深感現在的生活無論如何比過去好多了,比我困難的時候也好多了。

我為何不享受我現在的生活?為何要這個不滿意,那個不滿意呢?

一有機會,我就和夫人去公園賞花、拍照。我還喜歡練習書法、讀書、聽音樂,這些愛好能使我安靜下來。(本文來源:2017-04-18保健時報《孫燕院士:做腫瘤大夫58年,我有五張“防癌處方”》)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給所有人看到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常用香料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