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脾主中州,職司氣化,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若脾陽不足,健運失職,則溼滯而為痰為飲。而痰飲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停於胸脅,則見胸脅支滿;阻滯中焦,清陽不升,則見頭暈目眩;上凌心肺,則致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沉滑或沉緊皆為痰飲內停之徵。仲景雲:“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夫短氣有微飲者,當從小便去之”
茯苓 桂枝 白朮 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溼。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臨床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梅尼埃病、神經官能症等屬水飲停於中焦者。若飲邪化熱,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方解】本方所治痰飲乃中陽素虛,脾失健運,氣化不利,水溼內停所致。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為君,健脾利水,滲溼化飲,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飲,又善平飲邪之上逆。桂枝為臣,功能溫陽化氣,平衝降逆。苓、桂相合為溫陽化氣,利水平衝之常用組合。白朮為佐,功能健脾燥溼,苓、術相須,為健脾祛溼的常用組合,在此體現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術同用,也是溫陽健脾的常用組合。炙甘草用於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陽,以襄助溫補中陽之力;二可合白朮益氣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調和諸藥,功兼佐使之用。四藥合用,溫陽健脾以助化飲,淡滲利溼以平衝逆,全方溫而不燥,利而不峻,標本兼顧,配伍嚴謹,為治療痰飲病之和劑。
【臨證加減】若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溼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聲者,可加枳實、生薑以消痰散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