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
前不久,金馬影后馬思純在某檔綜藝中,自曝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鬱症。
她說:情緒最差的時候,身體會變得僵硬、腿軟,而且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眼睛看不清。
你知道患有抑鬱症的人,有多痛苦嗎?
已故作家林奕含曾這樣描述:
別人總和我說,你多和朋友聊聊天、爬爬山、聽聽音樂就會好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一雙眼或一雙腿。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不分年齡、性別、貧富貴賤。只有受過折磨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有 3.5 億的抑鬱症患者,我國約有 9500 萬患者。這也就意味著,每 15 個人中,可能就有 1 個是抑鬱症患者。
而每一個身患抑鬱症的人都曾問過: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人,為啥會抑鬱?
然而由於人類的神經機制非常複雜,所以抑鬱症背後的具體原理目前尚無定論!我們只能嘗試著從三種模式入手,進行分析。
生物模式目前可知的是,基因是影響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這就好比有些人的身體裡,藏著一個抑鬱的小幽靈。這個幽靈的存在,是抑鬱症的生物基礎。
心理模式不過也別擔心,對於不同的人,這個幽靈會有不同的歸宿。
有的人心賊大,覺得天塌了也有高個頂著。這樣的人能控制住抑鬱的幽靈,不會被它影響。
而有的人,內心住著一個林妹妹,眼淚的洪水說來就來,這時抑鬱的幽靈就會悄悄長大,漸漸把林妹妹控制住.....
社會模式一旦內心脆弱的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成長環境缺愛、目睹家人受抑鬱症折磨、工作生活壓力大、失眠等。
又或者遇到了應激事件:親人朋友去世、厭食、女性產後or更年期等。這些都有可能讓幽靈逮住機會,茁壯成長,最後把你徹底捲入抑鬱症中。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滿足前兩種模式,而又不及時求助醫生,即使沒有誘發事件,抑鬱症也會發作。就像一顆種子,自己就發芽了。
所以及時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很關鍵。
如何判斷自己會不會抑鬱?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在努力做一個樂觀開朗的“正常人”,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微笑抑鬱症”。所以,不要再拿開不開心來判斷抑鬱症。
這裡有一個小測試,可以初步判斷情況:
如果總分大於等於5分,就要引起注意了。
當然還要排除一些身體原因造成的抑鬱情緒,比如女性懷孕後激素水平發生變化也會引起抑鬱情緒。
另外,也要排除環境變化帶來的抑鬱情緒,例如新工作、新居所等也可能帶來短暫的抑鬱症狀,但這些都不是抑鬱症。
畢竟,新工作不適應,多溝通不就好了嘛。實在不行,多來幾次團建就熟悉啦~
如果以上兩個因素都排除了,那下面常見的抑鬱症症狀可作為評估參考:
情感方面
感受不到快樂,人也逐漸變得敏感脆弱,動不動就想哭,對身邊的東西失去興趣,累覺不愛,像陷進了沼澤,越掙扎越往下沉。
認知行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價值感低,莫名感到絕望、愧疚,卻沒有力氣修復好自己,甚至想結束生命。
神經系統方面
暴飲暴食or厭食,失眠、嗜睡,感到疲憊,反應遲鈍,一邊偽裝成積極樂觀的小太陽,一邊卻被惡魔纏身,讓人幾近崩潰。
如果情感方面,至少出現一種症狀,認知行為和神經系統方面至少出現五種症狀,並且這些症狀佔據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持續超過兩週以上,才有可能被判定為抑鬱症。
放馬過來吧,黑狗!
抑鬱症被稱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往往具有“隱形”的特徵,被美國著名作家馬修稱之為“黑狗”。
也許一開始,抑鬱症患者也曾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發出求救訊號,但卻遭受到了嘲笑質疑,甚至是攻擊。
但要強調的是,面對抑鬱症,唯一正確的做法是治療!尋求幫助並不丟人,只有錯過美好的生活,才是遺憾!
輕度患者受影響較小,比較容易治療,多做做開心的事,比如多運動出出汗就會慢慢緩解。
中度抑鬱的人,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這時候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抗抑鬱藥無副作用、不會上癮,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重度抑鬱的人,一般不能正常工作生活。除了藥物治療,還需進行特定的心理治療,千萬不要自己悶著。
對於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電抽搐等物理治療,雖然有頭疼和記憶障礙的副作用,但卻是可逆的。
抑鬱症患者還需注意健康飲食以免影響睡眠,同時閱讀、聽音樂、曬太陽等都大有好處。
此外,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也至關重要。一旦發現自己有抑鬱傾向,一定要告訴他們,積極尋求幫助。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患了抑鬱症也要耐心陪伴,幫助他們治療。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抑鬱症早日被人們接納,不再讓悲劇重演。同時告訴正在承受痛苦的人:
別怕,我們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