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清明節也稱寒食節,是中國唯一一個與節氣結合在一起的節日,始於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其乃天清地明之意。

此時正值農曆三月,冬天已去,春意盎然,萬物生長,處處勃勃生機。

如果說春分時天地間陽氣還屬於稚嫩階段,清明時節的陽氣則步入了青少年,正是活力四射的時候,農作物亦在此時迎來了快速生長的階段。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清明節氣的養生也是要“順時而為”。《黃帝內經》中記載:“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佈於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可見清明時節,養生重點在於順應自然規律,從而利於陽氣的升發。

規律作息,適當鍛鍊,激發陽氣

清明前後,氣溫漸升,日照時間逐漸增加。這時可以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在保障充足睡眠的情況下,儘量不要起床過晚,以免影響陽氣的正常升發。

同時適當增加戶外活動、能夠舒展身體調節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充養臟腑的作用,從而增強身體機能,對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有幫助。

另外,在經過了日照不足的漫長冬天之後,運動及光照的增加能夠排解冬日積聚的壓抑情緒,條達肝氣,排憂解鬱,緩解由於肝氣不舒引起的乏力、情緒不穩定、睡眠品質不佳,食慾減退等症狀。

飲食調節,護肝養陽,健脾祛溼

肝屬木,應於春,主升發,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肝氣的正常升發有利於調暢身體氣機,但是過猶不及,肝氣過旺會造成脾胃虛弱,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清明前後飲食上應“省酸增甘,以養脾護肝昇陽”。酸味收斂,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臟的疏洩。這一時令可進食山藥、大棗、蓮子肉等甘溫補脾的食物;姜、蒜、韭性溫,春季適當食用有助於陽氣的升發;陳皮理氣、菊花平肝清熱、桑葚養血柔肝益腎,均可在此時泡茶飲用。另外,還要注意飲食均衡,切勿食用過量辛熱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耗傷陽氣。

中國不少地區在清明時節有吃青團的習慣。製作青團的艾草,“理氣血、逐寒溼、止血安胎”,糯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青團雖好,但平素脾胃消化較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應避免過多食用,以免糯米粘滯不利於消化。

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有食用清明螺的習俗,此時的螺肉肥美,能夠“解熱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瘡腫”,但不適宜平素體寒的人群,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造成腹瀉,加重虛寒的情況。

因時因地,抵禦外邪,預防疾病

清明前後北方多風,南方多雨,最易感受風邪溼邪。此時應當注意避風保暖,尤其是老人兒童及體弱人群,適當“春捂”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邪的侵襲。同時可服用中草藥,如茯苓、白朮、赤小豆、薏米等,有助於健脾祛溼。

春季裡各種植物紛紛迎來花季,花粉濃度增加,也增加了過敏性疾病的發作機率。過敏體質人群、平素肺脾功能低下的人群應當在此階段加強身體的防護,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抗過敏及增強抵抗力的中藥,同時適當增加運動量,改善肺脾功能,有助於抵抗外邪,平穩度過過敏高發期。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67歲女性吃三七粉3年,突發心梗死亡!專家提醒:吃三七粉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