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乃至更為遙遠的上古時代。清明的節令傳統為禮敬祖先、緬懷逝者,所以人們多在此時行清墓祭。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可以說是近十幾年來最為沉重的一個清明,在經歷過這突如其來的大疫之後,我們確實需要一個特別的日子去悼念逝者,致敬英雄。
除了節日的意義以外,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是春意最濃的時候,也是春耕最繁忙的時候。清明節氣的特點正如其名字一樣,天清地明,一派欣欣向榮,在這個萬物向新的時節,養生方面需要注意2個重點。
增強免疫防春瘟說到“瘟”這個字,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這次新冠疫情,這當然是我們目前防護的重點,但所謂的“春瘟”指的並不是某一種疾病,而是流行於春季的常見傳染病的總稱,包括流感、流腦、猩紅熱、麻疹、風疹等。
春瘟通常發病突然且流行速度極快,患者症狀大多偏於熱象,這與外在環境的氣候條件有關。清明時節氣溫雖然迅速升高,但總體氣候並不穩定,偶爾還會有寒流侵襲,尤其在中國北方,晝夜溫差較大,且多風乾燥。這種氣候條件很容易影響呼吸系統的防禦功能,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從而感染各種致病菌。
因此,清明時節要想預防春瘟,首先要從改善外部環境入手,同時積極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具體來說,應注意居室通風,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而如果天氣比較乾燥,則在室內儘量使用一些加溼措施;飲食上多吃水果、多喝水,少吃煎炒油炸的食物,也要少吃蝦、羊肉、狗肉這樣的熱性食物;同時,記得適當進行身體鍛鍊,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這無論對抵抗新冠疫情,還是春瘟都有好處。
慎食發物保健康說到清明時節的飲食,除了多蔬果、少煎炸以外,還有一個特別的注意點,就是儘量少吃發物。所謂發物,指的是某些食物因其營養成分或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尤其是舊病和宿疾。
比較常見的發物包括帶魚、黃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公雞肉、雞頭、豬頭肉、鵝肉、驢肉、羊肉、狗肉等禽畜類。一般情況下,這些發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或遇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大多數健康人適量吃一些也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
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明時人體內陽氣多動,內外陰陽平衡較不穩定,氣血執行波動也較大,這會對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統造成一定影響。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清明時節,支氣管哮喘、面板病、冠心病等疾病常有加重,這時如果再吃了不當的發物,很有可能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引發不良後果。所以,清明這段時期,對於發物的攝入要尤其謹慎,尤其對於有相關頑疾、宿疾的患者,應儘量避免食用。
清明除了是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代表了生氣旺盛、陰氣衰退、吐故納新。這次疫情雖然對中國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但在廣大醫護和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們已經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初步勝利,相信隨著這個欣欣向榮的時節到來,一切都會更好。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更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以迎來明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