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泡腳,加點中藥”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中一種優秀的理療保健方法。
歷史長河中不乏名人靠足浴養生保健的故事:唐朝美女楊貴妃常靠足浴來美容養顏,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每晚都用足浴來強身健體,清代名臣曾國藩更是視“讀書”、“早起”和“足浴保健”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舉。
中醫保健理論中關於“一年四季沐足:
春浴足,可以疏肝昇陽;
夏浴足,可以固氣養心;秋浴足,可以潤肺健脾;冬浴足,可以暖腎培元”
現代研究表明,足部存在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穴位),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迴圈,獲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中藥洗腳,勝吃補藥”。足藥浴療法是指選擇適當的藥物,水煎後兌入溫水,然後進行足藥浴,讓藥液離子在水的溫熱作用和機械作用下通過黏膜吸收和面板滲透進入人體血液迴圈,進而輸送到人體的臟腑,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每天泡腳 15 分鐘能發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 15~20 分鐘,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 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對於因感冒發熱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泡腳的同時不斷按摩湧泉穴及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有助於降低血壓;揉按足三裡穴、三陰交穴可以防治脾胃病。此外, 堅持科學的足浴對風溼病、失眠、腦外傷、中風、便祕等也有較好的療效,尤其是對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的各種職業病,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泡腳好處多,但並非人人適宜,以下人群應引起注意:
過飢和過飽都不宜泡腳。嚴重心臟病、低血壓患者。糖尿病因末梢神經病變導致足部溫度感減退或消失,足浴時應留意水溫。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腳氣者,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否則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面板病、外傷者也不宜泡腳。老人泡腳時間不要太長,以每日臨睡前泡腳 20 分鐘為佳。
最新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