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型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是遺傳因素與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家族聚集現象。一、《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透過對2型糖尿病的家族分析發現:當父母之一為2型糖尿病患者時,子女患病的風險為40%;當父母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時,子女患病的風險為70%。2型糖尿病家族聚集的原因,一方面是一家人在基因上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包括一家人有共同的生活習慣與環境。2、年齡>40歲:人過中年,胰島素的受體老化,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3、超重、肥胖:體重指數BMI≥24,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者一方面胰島素受體不敏感,另一方面胰腺的負擔加重。年老肥胖就如同一臺年久失修的卡車還要超載,發動機肯定會耗損。4、高危種族:美國的調查發現,黑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墨西哥人次之,白人較低。華人也是高發人群,相同的肥胖程度,亞裔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同等的身體條件,華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是白人的1.6倍。5、女性懷孕時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兒(≥4kg)生產史者。6、高血壓,或者正接受降壓治療者;高脂血症,或者正接受降脂治療者。7、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靜坐的生活方式。8、體重指數≥30的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多囊卵巢綜合徵是一種育齡婦女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徵,主要表現多毛、不孕、肥胖、月經稀少、卵巢增大等。9、曾經使用糖皮質激素(也稱類固醇)並導致一過性的糖尿病患者,類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的常見副作用之一。10、嚴重的精神病,或者長期接受抗抑鬱藥治療的患者。二、糖尿病人的飲食有哪些要求?1、放寬對主食的限制。主食類食品應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粗製米、全麥面、雜糧(蕎麥麵、燕麥面、玉米、薯類等),這些食物不僅不會使血糖急劇增加,而且膳食纖維含量高,飽腹感強,有利於控制食量。忌食單糖(葡萄糖、果糖)、雙糖(蔗糖、乳糖)及其製品,包括糖果、點心、餅乾、飲料、冰激凌、巧克力等,這些食品可使血糖快速、明顯升高。2、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15%,成人要0.8~1.2g/日/kg體重。應首選純牛奶、瘦肉、魚蝦、禽蛋類,其次為豆類及各種豆製品,前者應保證至少1/3。3、限制脂肪攝入。目前美國對糖尿病患者脂肪攝入量的限制與心臟病患者一致,即每日脂肪數量不能超過每日總熱量的30%,以不飽和脂肪酸(茶籽油、橄欖油、亞麻油、魚油等)為主,室溫下為固體的油(牛、豬、羊油)含飽和脂肪酸多,應少吃,儘量不食用動物內臟。4、多吃蔬菜,選擇水果。水果口感好,還能補充大量維生素、果酸和礦物質,因此血糖控制平穩時(餐後2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在7.5%以下)可以選用水果。吃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做加餐用,既不至於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發生。5、多飲水,限制飲酒。限鹽6g/天,如併發高血壓應<5g/天。不要限制飲水,適量飲水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和血糖的稀釋。但要限制飲酒,酒的熱量很高,並增加肝臟負擔,而且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儘量不飲白酒,避免空腹飲酒。三、糖尿病患者飲食有哪些常見誤區?1、將飢餓療法當作控制飲食:糖尿病人也需要營養,糖尿病人飲食控制講究的是平衡膳食,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合理搭配。許多人誤解為飲食控制就是什麼都不能吃,一味地忍飢挨餓或偏食,結果導致營養缺乏。2、副食代替主食:麵食、米飯等主食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就是醫學上的“糖”,許多患者不敢吃,而用肉食等副食代替主食。只要心臟跳動、大腦活動就要消耗熱量,而碳水化合物是最經濟實惠的熱量來源;如果靠蛋白質來獲得熱量,就如同“西氣東送”一樣,本身會消耗許多熱量,而且蛋白質的代謝廢物還給腎臟增加負擔。3、一天兩頓飯:許多患者為控制飲食而一天只吃兩頓飯。其實,無論你進不進食,胰島素、消化酶等到點就會分泌。分泌了你不進食,內分泌系統就無所適從,不知道你要幹什麼,長此下去會擾亂生物鐘,帶來更多的內分泌問題。而且減少一頓飯,下一頓就會“報復性”的飯量增加。應堅持定時定量進餐,既能保證營養充足,又可減輕胰腺負擔,有利於控制好血糖。4、水果中有糖,不能吃:有些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的單糖含量高,應儘量少吃,但許多水果的糖含量並不高,而且是多糖,可以選擇吃。而且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這些對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後可以選擇性進食水果,大可不必一概排斥。5、不敢喝水:糖尿病人多尿是因為大量的葡萄糖從尿中排出而引起的滲透性利尿,擔心尿多而不敢喝水會導致體內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6、食物取代降糖藥:早期糖尿病,透過減少飲食的攝入可以控制血糖,但並不是說食物有降糖作用。所有的食物,只有升血糖作用大小的區別,任何食物都沒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取代降糖藥。

7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十個被瘋狂轉發的急救謠言!您隨手轉發的朋友圈,可能會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