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兒童中常見的一種變態反應性毛細血管炎,男孩的發生率高於女孩,主要臨床表現為雙下肢對稱性出血性皮疹,同時可伴隨腹痛、嘔吐、頭痛、關節痛等症狀。
如果病情進展迅速,或未能有效控制,很容易進展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出現蛋白尿、血尿等嚴重症狀,對患兒的腎功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並最終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腎衰竭等;反覆的過敏性紫癜發作,是引起腎損害的高危因素之一。
所以,飲食管理在過敏性紫癜患兒的治療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科學飲食管理,對本病也有重要優勢:飲食控制能夠有效地減少、減輕紫癜的復發,改善過敏性紫癜患兒近期及遠期的預後。
1.根據病情來確定飲食方案,並適當增加食品種類,每次只新增一種,如有復發,可快速、準確地找到易過敏的食物,避免食用,遠離過敏源。
2.在限制飲食期間,可能引起患兒營養不良和(或)微量元素缺乏,增加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營養粉可改善患兒營養狀況,有利於寶寶的正常生長髮育。
一、急性期:急性期機體處於高敏狀態時,
海鮮、雞蛋、奶類、雞鴨牛羊肉等容易引起過敏的異型蛋白,
蠶豆、菠蘿等植物性食物、薺菜之類的野菜,
以及韭菜、大蒜、蔥、香菜、姜之類辛香調料食物以及特殊變應原篩查陽性的食物均禁止食用。
急性期,非腹型紫癜寶寶:
如果對小麥、大米、玉米等可耐受,
食用順序:大米粥→豬肉鬆→水煮菜;
在大米、青菜、豬肉能夠耐受的基礎上,再新增其他食物;
部分學者認為新增食物順序應為穀物→蔬菜、水果→ 豬肉,但考慮到蔬菜、水果為高纖維食物,如有消化道出血癥狀,不宜新增。
如果明確是某些食物過敏引起的紫癜,需嚴格禁食這種食物3個月,之後,遵循由少至多、由單一至多種的原則,每次少量增加一種食品,觀察1周,若無不良反應後再增加另一種食物,同時也要注意不可使用與過敏物質接觸的炊具和餐具;
如果不明確是何種食物引起,則對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需多加限制,同時多食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K的食物;因為維生素C有保護血管的作用,而維生素K利於凝血和止血。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番茄、蘋果等;
而維生素K含量高食物有:菠菜、豬肝等。
同時避免食用要反季節蔬菜和水果。
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嘔血嚴重及便血者:
要暫禁食,實施止血、補液等治療,部分患兒或需要靜脈營養以補充熱量攝入。待嘔血、便血消失後,再逐步進食少量流質食物,慢慢過渡到正常軟食。
發病後3個月內忌辛辣,患兒有消化道出血癥狀的,忌食帶刺的魚、帶骨頭的雞、肉等對胃腸道有機械性刺激的食物,防治刺傷口腔黏膜和牙齦,同時食物應溫涼,避免過熱誘發再次出血。
急性期禁食食物:
肉類:牛肉、羊肉、豬肉、魚肉、雞肉、鴨肉、狗肉、蝦類、貝類等及火腿腸等肉製品;
奶類:牛奶、羊奶、優酪乳、奶粉及奶油等含奶製品;
蛋類:雞蛋、鴨蛋、鵪鶉蛋等及蛋糕、麵包等含蛋製品;
難消化之物:瓜子、花生以及堅果等籽實類食物,油炸食物、膨化零食、生硬果蔬等;
刺激飲食:辣椒、孜然、花椒、胡椒等香辛料及煙、酒、咖啡、濃茶等。
二、恢復期:仍宜以進食清淡為主,以漸進為度,可逐步增加食物種類。 如無新發皮疹1周以上,可逐步增加食物種類。
新增順序:
先新增蔬菜、水果類食物,可適量新增少許除香辛料外的常用調味料,如蔥、姜、蒜、醬油、醋等;
後可逐漸新增除牛肉、羊肉、魚蝦貝類之外的肉類,如豬瘦肉、雞肉、鴨肉等,接著可新增蛋類、奶類等食物。
為求穩妥,建議每5天增加一種食物,期間如有腹痛、皮疹中等量以上和(或)持續新出,則停止食用該食物,如無上述症狀,則可繼續新增新種類。
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應保證營養均衡,3歲以下寶寶,在控制飲食的情況下,對氨基酸不過敏的情況下,需新增氨基優酪乳粉,即深度水解奶粉,以保證日常的生長髮育所需營養供給。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免疫學組. 兒童過敏性紫癜循證診治建議[J]. 中華兒科學雜誌,2013, 51(7):502-505.
[2]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M]. 上冊 . 第 8 版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