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清明過後,春意正濃。但天氣晴雨寒熱交雜多變,要注意預防外感疾病,養生方面,應重“2防”。

一、清明後養生,重2防

(一)防溼邪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後雨水增多,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我們需防“溼邪”侵身。

在日常飲食中可適當新增一些健脾胃、利水滲溼的食物,如山藥、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對趕跑溼氣,很有功效。這裡推薦大家茯苓雙豆祛溼湯。

茯苓雙豆祛溼湯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陳皮5克、生薑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烹製方法:

1.茯苓、陳皮洗淨,生薑切片備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淨,浸泡數小時;瘦肉洗淨切大塊。

2.將所有原料放入大燉盅內,加適量清水,加蓋後隔水燉2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利尿消腫,健脾祛溼,化痰燥溼。

(二)防春火

和乾燥的秋天不一樣,春天人體內陽氣上漲,但溼氣卻沒完全退散,陽氣便容易被溼氣所困,疏洩不了。溼熱化火,就會誘發風溼性關節炎、瘡癰、癤腫等疾病發作。

1.多補水

春天便祕、口乾等症狀大多是因春燥“上火”所致,多喝溫水有助預防。

2.多吃降火潤燥食物

苦瓜、菠菜、草莓等新鮮蔬果有降火之效,可適當多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則要少吃。

3.放鬆心情多運動

心情不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及時宣洩,不要憋著。

當然宣洩情緒,也不是要大吼大叫,最好保持情緒穩定,放鬆心情。運動是放鬆心情的不錯方式,日常不妨多堅持運動,練練太極、八段錦,或散步都是不錯的。

二、清明後用“艾”,保平安

艾草既能食用,也能藥用,清明後,我們不妨變著花樣用“艾”,保健養生。

春季萬物生長,也是人體陽氣升發的時節,艾灸可助人升發體內陽氣。春日肝氣旺盛,脾胃會受到一定的剋制,所以,艾灸應選健脾和胃的關鍵穴位。

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裡、天樞和足太陰脾經上的陰陵泉。雙側取穴,三穴並灸,每日一次,每穴每次約20分鐘,有健脾和胃、調腸通腑、祛溼化濁的功效。

清明時節,正是艾草一年之中最清香柔嫩的時候,用艾製成各種美味,如艾餈、艾姜煮蛋、艾葉煎蛋、艾梗燉雞湯等,可以理氣血,逐寒溼。

艾草有奇特的芳香,古人常在家插艾葉,或製成香包,醒脾宣肺,驅邪避穢,芳香驅蚊;所含的揮發油還有廣譜抗菌、抗氧化和平喘、鎮咳、祛痰作用。

提醒:艾辛溫,溼熱或虛熱者不宜多食,食用後如有上火現象應暫停。同理,艾灸、艾葉泡腳也應注意用量和頻率,每週不超過3次為宜。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若身體出現以下異常,說明腎虛理你已經不遠了,需儘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