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洩瀉又稱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為特徵的症狀。外感風寒溼熱疫毒之邪,或飲食所傷,情志失調,或久病脾腎陽氣虧虛等均可導致。臨床有暴瀉與久瀉之分。脾胃、大小腸、肝膽胰的病變常有洩瀉的症狀。臨床若對導致洩瀉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洩瀉待查作為初步診斷,並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

1.洩瀉為症狀,急瀉、久洩、大瘕洩、痢疾等為病名,在概念上不應混淆。

2.應注意詢問既往史、發病誘因以及從洩瀉的新久緩急、大便性狀、伴隨症狀、全身狀況等方面辨別病情的寒熱虛實及臟腑部位。

3.根據病情進行診斷思考,如:

(1)急起腹痛腹瀉者,為暴瀉;腹瀉持續或反覆超過2個月者,為久洩。

(2)腹瀉因飲食不慎所致者,應考慮類霍亂、傷食、積滯、脾痿、胃痿及膽脹、胰脹等病。

(3)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者,可見於腸癆、大瘕洩、伏樑、腸鬱等。

(4)腹瀉伴便血,可見於腸癌、大瘕洩、痢疾、奇恆痢等病。

(5)腹瀉並有明顯消瘦者,應考慮腸癌、腸癆、脾痿、胃痿等病。

(6)小腸病變之腹瀉,多伴臍周或右下腹痛,一般無裡急後重,便後不緩解。

(7)大腸病變之腹瀉,常伴左下腹或腹周痛,一般便後可解,可有裡急後重。

(8)小腸癉、暴痢、溼溫等之腹瀉,有發熱等症。

(9)霍亂、暴痢等之腹瀉,有疫病接觸史,前者嘔瀉物如米泔水樣,後者大便中有膿血。

(10)腹瀉與情緒關係密切而檢查無臟器形質異常者,多為腸鬱。

辨證論治

1.風溼犯表證:洩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痠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祛溼解表。

2.寒溼困脾證:洩瀉清稀,腹部冷痛,腹脹腸鳴,肢體困重,倦怠少氣,口淡不渴,舌質淡白,苔白膩而滑,脈遲緩。溫中散寒、化溼止瀉。

3.腸道溼熱證:腹痛,洩瀉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清利腸道溼熱。

4.溼熱蘊脾證:洩瀉不爽,大便臭穢,或如黃糜,身熱困重,頭目昏蒙,腹脹納呆,口渴口苦,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清利脾胃溼熱。

5.食滯胃腸證: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厭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或數。消食導滯。

6.肝鬱脾虛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生腹痛洩瀉,食少腹脹,大便溏薄,矢氣多,舌質淡紅,脈弦。疏肝解鬱、理氣健脾。

7.脾胃氣虛證:大便時溏時瀉,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食少腹脹,脘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脈細弱。補脾益胃、澀腸止瀉。

8.脾腎陽虛證:洩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文章內容僅供專業人士參考,不可盲目試藥。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服用降壓藥應注意這“2”項,服用時間也大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