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多少都聽到過這句話:
多喝熱水。
無論生病還是女孩子月月都要經歷的,逢事一句多喝熱水,總是沒大錯的。
尤其和歐美國家以及日本一比,我國的“熱飲”文化彷彿要顯得根深蒂固許多。
事實上,多喝熱水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此前我也曾寫過一個小短篇,稱多喝熱(主要還是燙)水會有引起一些不良症狀的可能,不過今天,我們來簡單追溯一下多喝熱水時興於國人的源頭。
早在清朝至於民國的這段時間,由於當時因為水傳播所引起的譬如霍亂、極易引起傳染的病症等問題爆發,導致很多人對不衛生的水天然會抱有牴觸的情緒在。
當然,在當時那種有限的衛生處理條件下,要想最大限度地、相對便捷地抵禦水中部分細菌問題,將水燒開再下肚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久而久之,喝熱水也成了大多數人最普遍也最有效降低水中細菌侵入的一種途徑。
的確,經過高溫煮沸之後的水入喉,遠遠要比未燒開的水要安全許多。
而這是在當時大的背景條件下特殊的處理方式,延續到今天來看也一樣有著最為基本的殺菌效益。
不過多喝熱水這種說法說多了,自然會讓人覺得我們好像一定要喝熱水,才能對身體好。
尤其是比我們更長一輩的家長,如果看見我們在喝桌上的涼水或者是夏日裡的冰飲,總會下意識認為是在傷害我們的身體。
當然了,部分網友也許是習慣了長期喝溫水,一接觸到涼水,特別容易拉肚子,或者人感到不舒服,這樣的個例也確實存在。
但一般而言,大多是腸胃受到了臨時的刺激而產生的一種反應。
畢竟我們的身體在面臨變化時,都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
坦白說,喝水這回事,重要的是水的衛生問題。
倘若水本身沒有任何安全隱患,喝涼水還是喝溫水、熱水好,說到底取決於個人習慣和偏好。
沒有絕對正確的喝水條件,只有適合自己的習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