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不會是得了心臟病吧?”李叔緊張兮兮地問。他今年67歲,吃降壓藥16年了,最近老是心慌胸悶、全身無力,被兒子送來醫院檢查。
“您別擔心,是長期吃降壓藥導致的缺鉀,”醫生安慰他說。
“吃降壓藥怎麼導致缺鉀呢?那還能不能繼續吃了呢?”李叔特別不解地問。
相信很多人也和李叔一樣疑惑,我們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口服降壓藥,來控制血壓穩定,為什麼會導致缺鉀呢?既然會導致缺鉀,那麼以後還能不能繼續吃降壓藥了?長期吃降壓藥的人群,應該如何避免缺鉀的出現呢?
我們一起來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一、長期吃降壓藥為什麼會導致缺鉀?鉀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它不僅參與糖和蛋白質等物質的代謝,調節人體體液的酸鹼平衡以及細胞滲透壓,還在維持心肌細胞、神經肌肉細胞的傳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人體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足量的鉀元素。
那麼,長期吃降壓藥的李叔為什麼會出現缺鉀的表現呢?
醫生在詳細與李叔溝通後發現,他在2年前因為血壓突然升高,口服以前一直吃的降壓藥效果不佳,就換用了另一種降壓效果好、價格又便宜的降壓藥——噻嗪類利尿劑。
這種降壓藥也很常見,它透過抑制腎小管重吸收水和鈉元素,減少血容量,進而發揮降低血壓的目的,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流失一部分鉀元素。因此,長期口服這種降壓藥的患者,出現缺鉀現象的風險會增大。有研究資料表明,其發生機率在30%以上。
李叔換用了噻嗪類利尿劑的降壓藥,本身就容易導致鉀元素流失,他為了追求降壓效果每天都多吃一片藥,在日常生活中又沒有注意補充鉀元素,出現缺鉀的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噻嗪類利尿劑可能引起缺鉀,要停用嗎?噻嗪類利尿劑的降壓藥可能會導致患者缺鉀,那是不是以後就不能吃這種降壓藥了呢?
非也!
噻嗪類利尿劑具有良好的降壓效果,而且價格比較低廉,在老年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以及鹽敏感性高血壓等難治性高血壓的治療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雖然長期口服這種藥物會引起缺鉀、電解質紊亂、糖代謝異常等不良反應,但是臨床一般很少建議患者單獨長期使用,而是與其他的降壓藥聯合使用,彌補鉀元素的流失。另外,噻嗪類利尿劑降壓藥的推薦劑量是12.5-25mg/天,按照這個劑量用藥一般對患者血鉀產生很大的影響。
也就是說,在科學聯合用藥、正確使用藥物劑量的情況下,患者是可以繼續口服噻嗪類利尿劑的。
李叔在擅自更換噻嗪類利尿劑,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單獨使用這種藥物,每天超劑量用藥,因此才出現了缺鉀的表現。
三、長期吃降壓藥導致缺鉀,預防記牢這幾點1、注意降壓藥的種類和劑量
患者口服降壓藥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生在推薦患者使用噻嗪類利尿劑時,一般會聯合其他的降壓藥,避免鉀元素的流失。患者不要擅自增加藥物使用劑量,避免事倍功半。
2、日常飲食均衡
日常的食材可以為人體提供足量的鉀元素,比如魚肉、雞肉、香蕉、葡萄、菠菜等等。高血壓患者在日常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3、做好血鉀的監測
在開始服用噻嗪類利尿劑時,患者最好進行血鉀監測。當然,也沒必要兩三天就查一次,可以在剛開始時每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測量一次,如果檢測結果正常,那麼就可以適量地拉長時間間隔。平時如果出現不適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