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1天好習慣”健康養成營 第四期
本文為至真中醫第四期“我的21天好習慣”健康營第二次線上微課分享,《2021初之氣健康分享》文字版。
我們在不瞭解天地,不關注自己身體的情況下,很容易在不清楚的狀態下生活,而當我們去觀察天地的象,就會體會到真的與自己身體相應,比如最近脾胃不適,出現嘔吐的情況,如果明白是與天氣有很大關聯,再懂一點小方子,自己就可以簡單解決了。
前期回看:叢醫生談五運六氣養生:2021睡眠很重要,分享一些小功法
上一次課程,叢醫生跟大家分享了今年春天整體的狀況,整個辛丑年腎水不足,春天生髮又太過,所以老師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補腎水、引氣下行的一些小方法。
初之氣司天的太陰溼土和在泉太陽寒水,這樣一個寒溼的背景其實也是縈繞一年的,而且初之氣風木比較過,木和土之間會有一個交爭的情況。土克水,還會對我們腎氣進一步的有克伐。總而言之今年腎水很可憐,大環境各種各樣不利的因素。
叢醫生:汪醫生剛才講司天是太陰溼土,在泉是太陽寒水,所以今年會有一個寒溼之氣貫穿始終,因為大氣是寒溼的,所以對於整個自然界來講,陽氣不足,氣化作用會來的比較緩慢一些。
比如在植物上的影響,也許我們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時間點,植物的發芽開花有可能會比去年稍微晚一點點,這個是對自然界的影響,那麼對我們人體的影響,因為陽氣不足,就會影響到身體的方方面面。
首先寒溼之氣,會影響到中焦脾胃的功能,比如對食物的運化,對水液的代謝。另外,寒溼之氣也會侵襲體表,可能會造成一些風溼關節疼痛等等。
不過總體來講,因為初之氣是兩個厥陰風木,二之氣是兩個少陰君火,上二之氣在5月21號就結束了。5月21號以後,是少陽相火和太陰溼土的組合,持續三之氣、四之氣兩氣都是這個組合,也就意味著今年夏天溼氣比較重,所以除了我們上次講的全年要養護腎水以外,今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養脾胃。
汪佳薇:對,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我們上一次的分享中,叢醫生提到一氣周流,中焦是處在中間的運轉樞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它出現問題,那我們的能量之氣容易上不去或者下不來。
而我們現代大部分人,其實平素脾胃就不太好,再加上這樣的年份,會不會更加重?
叢醫生:會有一些加重,包括最近也有一些小朋友會出現嘔吐,積食,咳嗽,這些情況變得密集一些。
汪佳薇:是的,成年人也能感受,您剛剛提到小朋友出現嘔吐的時候我就笑了,因為我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跟著天地氣變化的病人,上一次分享我身體病了一次,在這堂課之前我又病了一次,簡直就是跟著教科書來得病,我最近也嘔吐了。
首先我自己分析了一下,當天我可能吃多了,突然有點噁心,頭暈,我分析還可能跟溫度忽上忽下,溫差變化受寒有關。
那天中午吃了飯之後胃有點脹,晚上沒吃飯,想早點睡覺,躺床上睡了一會就受不了了,就跑去吐了,當時我還給您發微信來著,然後您給我一方子,生薑蘇葉蘿蔔水,還好家裡這些都是常備的,我喝了好很多,當天晚上也沒什麼問題,第二天早上起來基本好差不多了。叢醫生能給我們分析一下這個方子嗎?
叢醫生:現在這種中寒嘔吐,其實受外界氣的影響比較大,不一定是素體寒氣特別重,只是時氣引動。
這方子其實很簡單,食材很常見,首先講一下配藥。
生薑,號稱止嘔聖藥,它有非常強的止嘔功效,能夠溫中散寒,還能利水,解表。
蘇葉,能夠溫中解表止吐。
生薑、蘇葉兩樣合在一起,就能很好的溫暖脾胃。
蘿蔔,用在這裡是取它下氣的一個作用。因為嘔吐其實是胃氣上逆,蘿蔔正好是可以引氣下行的,有降氣、降濁的作用。
這三樣合在一起用,效果很好,而且這些東西也簡便易得,口感也不錯。
汪佳薇:是的,還挺好喝。所以其實我們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脾胃是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我們應該怎麼去進行調整呢?
叢醫生:調整方面,首先我們要把自己的食物結構調到跟今年的年氣比較相應,今年年氣是寒溼的,那我們就要有意的去減少寒溼食物的攝入。
比如夏天來了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吃冷飲,還有一個老生常談的點,就是寒溼體質,要少吃點水果。
汪佳薇:這麼一說,我想我上次可能還因為吃了個蘋果,也是寒涼之物。
叢醫生:對,吃了寒涼之物,再受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就是內外夾擊。
所以少吃一點這種寒性的食物,包括一些比較容易生寒溼的食物,像我們經常會說的酸奶、牛奶、海鮮、水產。如果本身就是脾胃寒溼體質的朋友,最好調整一下,少吃一點這些東西。
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叢醫生講初春養生:寒溼讓脾胃受困,日常小方法用起來
【百草箱】
賴世倫老師遵師囑託於2005年回國,2006年創辦百草箱至今。秉承“辦教育就是要犧牲自己”的精神,投身傳統中醫、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事業中。
風雨十四載,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臺所有的課程活動結餘均投入到了中醫藥文化傳承和推廣的相關公益慈善專案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專項公益基金,願攜更多有識之士,踐行大醫“普救眾生含靈之苦”的精神,以醫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