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又稱虛損,是由於稟賦薄弱、後天失養及外感內傷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虧損,日久不復為主要病機,以五臟虛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慢性虛弱症候的總稱。
虛勞是氣血津液病證中涉及臟腑及表現證候最多的一種病證,臨床較為常見。中醫藥在調理陰陽、補益氣血、促進臟腑功能的恢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梁君昭老師認為多種病因作用於人體,均可引起臟腑氣血陰陽的虧虛,日久不復而成為虛勞。結合臨床所見,引起虛勞的病因病機主要有稟賦薄弱、煩勞過度、飲食不節、大病久病、誤治失治,或是因虛致病,因病成勞,或因病致虛,久虛不復成勞,而其病性,主要為氣、血、陰、陽的虛損。病損部位主要在五臟,尤以脾腎兩髒最為重要。引起虛損的病因,往往首先導致某一髒氣、血、陰、陽的虧損,而由於五臟相關,氣血同源,陰陽互根,所以在虛勞的病變過程中常互相影響,一髒受病,累及他髒,氣虛不能生血,血虛無以生氣;氣虛者,日久陽也漸衰;血虛者,日久陰也不足;陽損日久,累及於陰;陰虛日久,累及於陽。以致病勢日漸發展,而病情趨於複雜。
典型病案
石某,男,56歲,2019年8月13日初診,患者主訴:乏力神疲半年餘。自述半年來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困無力、神疲倦怠,夜休差,納食一般,大便不暢,小便正常。為求進一步中醫治療,遂來梁老師門診。頸部血管超聲示:頸動脈斑塊形成。查肝功、頭顱CT未見異常。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年餘,最高150/100mmHg,未規律服藥,血壓控制尚可,有高血脂病史3年。查體:神志清楚,精神稍差,面色晦暗,形體偏胖,語聲低怯,不欲多言。舌暗淡,舌邊有瘀斑,苔黃膩,脈沉澀。
中醫診斷:虛勞(心脾氣虛,兼痰瘀交阻)。治法:養心健脾,化濁通絡。方用梁老師經驗方半夏川芎通絡湯加減,藥味如下:法半夏9g,川芎10g,川牛膝15g,合歡皮15g,茯神15g,石菖蒲12g,枳殼15g,厚朴10g,焦山楂10g,荷葉10g,佛手10g,香櫞15g,雞血藤30g,劉寄奴15g。
二診:患者乏力有所緩解,仍訴夜休差,納可,大便黏膩,小便調,舌暗淡,舌邊有瘀斑,苔薄膩,脈沉稍滑。上方去焦山楂,加仙鶴草30g,去佛手,加佩蘭10g,茯神調為20g,14付,繼服。
三診:患者症狀已基本消失,查舌暗紅,舌邊有瘀斑,苔薄膩,脈沉滑。門診鞏固治療2月餘,病情平穩。
病案分析
患者為中年男性,病程日久,主症為乏力神疲,四診合參,診斷為虛勞。心主血脈,心氣不足,血脈瘀滯,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四肢,脾胃健運,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養,脾病而四肢不用。本證屬心脾氣虛,兼痰瘀交阻,方中半夏、香櫞燥溼化痰,厚朴、枳殼、佛手理氣化痰,川芎為血中之氣藥,通脈行瘀,川牛膝逐瘀通絡,合歡皮交通心腎,寧心安神,石菖蒲開竅和胃、寧神益智,荷葉平肝瀉火、安神除煩,焦山楂健脾消食,以助氣血生化之源,雞血藤補血活血、劉寄奴通絡化瘀祛除頑疾。全方共奏養心健脾,化濁通絡之功。
在治療上樑君昭老師認為其屬慢性病,“三分靠藥,七分靠養”,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動靜結合”的養生保健,將藥物治療、心理調整、飲食調整及生活規律結合起來,方能見效。
跟師體會
歷代醫籍對虛勞的論述甚多。《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說的“精氣奪則虛”可視為虛證的提綱。而《素問·調經論》所謂“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進一步說明虛證有陰虛、陽虛的區別,並指明陰虛、陽虛的主要特點。《難經·十四難》論述了“五損”的症狀及轉歸。《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首先提出了虛勞的病名。《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比較詳細地論述了虛勞的原因及各類症狀,對五勞、六極、七傷的具體內容作了說明。金元以後,許多醫家對虛勞的理論認識及臨床治療都有較大的發展。如李東垣重視脾胃,長於甘溫補中。朱丹溪重視肝腎,善用滋陰降火。明代張景嶽對陰陽互根的理論作了深刻的闡發,在治療腎陰虛、腎陽虛的理論及方藥方面有新的發展。李中梓《醫宗必讀》強調脾、腎在虛勞中的重要性。綺石《理虛元鑑》為虛勞專書,對虛勞的病因、病機、治療、預防及護理均有較好的論述。清代的《不居集》對虛勞的資料作了比較系統的彙集整理,是研究虛勞的一部有價值的參考書。虛勞涉及的內容很廣,可以說是中醫內科中範圍最廣的一個病證。凡稟賦不足,後天失養,病久體虛,積勞內傷,久虛不復等所致的多種以臟腑氣血陰陽虧損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均屬於本病證的範圍。梁君昭老師在臨床治療中注重心脾腎與化濁通絡共施,整體調整,臨證取得顯著療效。
名醫簡介
梁君昭,陝西省名中醫,西安市名中醫,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省市級名中醫師承指導老師。西安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西安市中醫醫院(西安市中醫藥研究院)實驗中心主任;陝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醫內科教授。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教學工作30餘年,擅長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胸痺、心悸、眩暈、頭痛、不寐、健忘、鬱證、痞滿、便秘、腰痛、汗證、虛勞等內科病證和雜症。西醫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癥、心律失常、心肌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疲勞綜合徵、亞健康狀態等。發表論文60餘篇,主編(副主編)中醫專著4部,主持或參與課題10餘項,榮獲科技成果獎6項。研究方向: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與藥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