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透穴法治療疾病有很長的歷史,內關透外關首見於《循經考穴編》。目前臨床上內關透外關穴常用來治療急慢性腰扭傷、類風溼關節炎、膈肌痙攣等疾病。透穴是用一針同時透二 個或二個以上的穴位,叫透針法,目的是透過這樣一針多穴達到調節多經氣血、增強針剌感應、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

內關與外關穴

透刺針與區域性肌肉的毗鄰關係

1與肌肉的關係:透刺區域關係密切的前臂前群肌有橈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與透刺區域關係密切的前臂後群肌有拇長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主要在位於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直接穿過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其次為拇長伸肌, 指伸肌:食指伸肌,小指伸肌的橈側。當屈腕時在腕部一般可出現2~3條腕掌側橫紋,腕掌近側橫紋平尺骨頭;腕掌中橫紋不太恆定,約平尺、橈骨莖突;腕掌遠側橫紋微突向遠端,相當於腕中關節線,平屈肌支援帶近側緣。屈腕時,遠側橫紋最明顯。在遠側橫紋尺側可摸到豌豆骨,遠側橫紋橈側端遠側有手舟骨結節。手腕背面關節活動處有2~3條腕背側橫紋,中間1條出現在尺骨莖突的水平上;腕背遠側紋在手背;腕背近側紋在腕部。

內關穴與外關穴不在一個水平面,外關穴與內關穴相比位於遠側。針刺時,針尖的進針方向應約與前臂橫切面呈4°夾角,向遠側進針。若患者在透刺後,做屈肘、屈腕、屈掌指關節、屈指間關節、旋前時,前臂前群肌會不同程度收縮造成透刺針彎曲。若做伸肘、伸腕、伸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旋後等相應動作,前臂後群肌亦有可能收縮可能造成透刺針彎曲。

2與神經的關係:主要是正中神經、骨間前神經、骨間後神經。正中神經前臂下1/3段位置表淺,外側有橈側腕屈肌腱,內側有掌長肌腱。臨床上,透刺針從內關面板刺入約7 mm時患者如產生觸電感,可以判斷刺到正中神經。正中神經的循行靠近橈側腕屈肌腱內側深面,因此,進針時緊貼橈側腕屈肌腱內側更易刺到正中神經。內關-中神經-脊神經節-心臟聯絡途徑,針刺時應儘可能接觸或刺到正中神經為佳。骨間前神經沿前臂骨間膜的前方、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間下行,至旋前方肌深面,進入並支配該肌。內關透外關的透刺針大部分在骨間前神經尺側鄰近處,部分在橈側鄰近處,若按內關穴的取穴方法,不能刺中正中神經,為了透過刺激正中神經產生治療作用,應將進針點改為掌長肌腱尺側。

3與血管的關係:正中動脈自骨間前動脈發出,多數為一細小的分支,緊貼正中神經走行,營養正中神經。正中動脈大多較細或缺如,粗大或優勢正中動脈少見。骨間前動脈自骨間總動脈分出後,在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間,沿前臂骨間膜前面下行,難以穿過骨間前動脈。

中醫原理

內關、外關是現代常用的鎮痛穴位,內關為手厥陰之絡穴,別走手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其氣通丁陰維。外關為手少陽之絡穴,別走手厥陰,也是八脈交會穴。其氣通於陽維。內關和外關兩穴同屬正經絡穴和八脈交會穴,分通於陰維脈和陽維脈,是機體氣血陰陽灌注流通的內外關卡;三焦、心包兩經互為表裡,外關、內關為其絡穴而內外互通,一針透兩穴,兩經經氣得以激發並溝通,加強聯絡陰陽,調理氣血之功,增強其止痛鎮靜,寬胸理氣,解鬱通絡、寧心安神之效。針刺內關可使機體對外界刺激的痛閾升高,痛覺的敏感度降低,疼痛的耐受力增加,從而起到鎮痛作用。故肖少卿認為”“內關透外關一針兩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氣機,交通陰陽之氣,氣行則血行,血行則脈絡通,通則不痛。

臨床應用

1治療嘔吐

內關透外關還可以防治各種型別的嘔吐,發生嘔吐時,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而致嘔吐;氣逆於上為陽病,內關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效,外關可以增強其療效;同時內關為陰,外關為陽,內關透外關,能從陰引陽,陰陽調和。針刺雙側內關透向外關,得氣後平補平瀉,均勻提插捻轉針體至出現徐和的沉緊感時,留針30分鐘,間隔10分鐘行針1次。適於多種原因引起的噁心嘔吐,還可用於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或胃鏡檢查中出現的噁心嘔吐。以針刺後患者產生酸脹感,向上達肘部或向下達腕部傳導,有上下雙向傳導者效果最佳。

2腰急性損傷必然有區域性脈絡受損,氣滯血淤,從而使傷部正氣不足,易為寒溼之邪侵襲。若寒溼入侵與淤血滯氣相纏,則相互凝滯.纏綿難散。故病程越長,病變越重,則療效越差。久病非一經之病,為多經病損,慢性腰痛正經為少陽轉樞不利,氣血瘀滯,奇經為帶脈約束太過。急性腰扭傷後脈絡受損,氣血不暢,區域性取穴難達凋氣行血之目的。且因傷處疼痛,肌肉痙攣,再刺激區域性,往往增加患者的痛苦,以遠部取穴效果較好。取穴:外關透內關,腰2透腰4(第三腰椎橫突尖端壓痛點上下各各2cm處)。針刺方法:先用40-50mm毫針刺外關透內關,大幅度提插捻轉瀉法,同時囑患者活動腰部,然後取俯臥位.用長75mm毫針從腰2(壓痛點上2cm處進針,斜刺透向腰,(壓痛點下2cm處),捻轉1min,使針感傳至疼痛區域.留針30min,起針時先起腰部,然後令患者下地活動,再次捻轉外關透內關後出針。

3治療肩周炎:肩周炎是由於肩關節周圍的肌肉、骨囊、肌腱、韌帶等組織發生的非細菌性退行性炎症病變,多由於肩周圍軟組織發生充血、水腫、滲出,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囊粘連等,導致肩周疼痛、肩關節功能障礙。中醫認為主要原因在內責之於五臟氣衰、肝腎不足、筋失濡養、氣血兩虛,在外責之於復感風、寒、溼邪,使失“合”的機體重“感”而發病。寒主凝滯、主收引,溼性重濁而粘滯,故以疼痛、筋脈失養、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徵。又因風為陽邪易襲陽位,故臨床多表現為肩部前外側疼痛。

外關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而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當經氣不通,風寒溼邪壅滯於肩關節,致肩部疼痛。內關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透過小指次指之端即關衝穴相接應,按照十二經脈的迴圈流注,經脈氣血由手厥陰經流向手少陽經,故這二 條經脈的氣血執行不暢均可致肩臂疼痛。三焦、心包兩經互為表裡,外關、內關為其絡穴,而內外相通,故一 針二穴,二經同時得以溝通,從而增強其通利關節、除凝止痛的功效。同時,因二穴內外相對,針刺內關時常抵達外關部。取外關時內關亦多被波及,故雖不言透穴而透之。外關穴透刺內關穴為遠端取穴,正所謂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4內關透外關治療失眠:針刺雙側內關穴,垂直透刺深度至外關穴,在該穴體表區可觸及針尖,但不穿過面板,得氣後平補平瀉,均勻提插針體+針下出現徐和的沉緊感時,留針30分鐘,間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以臨睡前針刺效果最佳。

治療方法

1內關透外關:取內關、外關穴,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掌心向上,雙手半握拳狀。取雙側內關穴與外關穴,面板常規消毒,選2根2寸的28導或30號毫針,由內關向外關進針至針尖微出外關為度。左右各一針,行提插捻轉手法,強刺激使針感往胸脅部傳導。當患者腰痛減輕時,囑其逐步活動腰部並做起蹲動作。留針20~30分鐘,每5~10分鐘行針1次.每天1次,連續治療4次仍無效果者改作其他處理。內關透外關最常用的針應為長40 mm或50 mm針灸針。

2外關透內關:患者取坐位,於患側常規消毒後用3寸毫針從外關穴進針,直刺向內關穴透刺,約2寸,採用大幅度的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後留針20min。另於患側區域性配合取肩貞、肩穴,用1.5寸毫針分別刺入,採用提插捻轉手法,每穴得氣後留針20min。待針刺完成,全部穴位取針後,囑患者將患肢行上舉、摸腰背、攀對側肩膀等動作,適量而行,逐漸增大幅度。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