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我們給大家分享寒熱辨證,十問歌裡第一句就是一問寒熱,可見寒熱的重要性。中醫認為陰陽是決定疾證類別的綱領,而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陰陽盛衰的是什麼呢?是寒熱,所以寒熱是辨別病證性質的綱領,因為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或陽虛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表現為熱證。寒熱辨證在治療上有重要意義。
“寒證”
寒證,是疾病的本質屬於寒性的證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機體自身陽虛陰盛而致。
寒證的證型
由於寒證的病因與病位不同,又可分別出幾種不同的證型,分為實寒、虛寒、表寒和裡寒。比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也有直中內臟,所以就有表寒、裡寒的區別。內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的,也有自身陽虛的,所以又有實寒、虛寒之分。
寒證的證候表現
各類寒證的臨床表現不盡一致,但常見的有:惡寒喜暖,面色㿠白,肢冷蜷臥,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潤滑,脈遲或緊等。
它的證候表現歸納為五個字,哪五個字呢?冷白遲痛踡(quán)。
冷,惡寒,畏冷。怕冷得厲害,或者是長期的畏冷,肢涼、冷痛、喜溫、不渴等等,患者有冷的表現;
白,白包括了清。白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面色白,舌苔白,分泌物是清的、白的,排出物是清稀的,小便清,痰涎清稀,嘔吐物清稀;
痛,這是寒證的一個很突出的表現,特別是實寒證疼痛得比較厲害,這是因為寒性凝滯、收引,經脈肌肉處於攣急的狀態、痙攣的狀態,所以痛得厲害;
遲,就是講脈遲。實際上這個遲只是一部分寒證的病人見遲,也有相當部分寒證的病人不見遲脈,脈見緊。
第五個字叫作踡,這個踡應該是那個足字旁的踡,什麼踡呢?一攣急,脈緊,二是寒證的病人在睡覺的時候手足是彎曲,抱在一起的,所以踡臥,三是寒證的病人,是不出汗的,毛竅是閉合的,也是踡的表現。
出現這些證候的原因是由於寒性凝滯收引,寒的時候,陽氣就不足,機體得不到溫煦,津液往往是清、稀的、白的。寒邪傷脾,或脾陽久虛,運化失司,大便稀溏,陽虛不化,寒溼內生,舌淡苔白而潤滑。陽氣虛弱,鼓動血脈執行的力量不夠,所以脈遲;寒主收引,受寒則脈道收縮而拘急,故見緊脈。
“熱證”
熱證,是疾病的本質屬於熱性的證候。可以由感受熱邪而致,也可以由機體自身陰虛陽亢而致。
熱證的證型
根據熱證的病因與病位的不同,也可分別出幾種不同的證型。分為實熱證、虛熱證、表熱證、裡熱證,如外感熱邪或熱邪入裡,便有表熱、裡熱之別。裡熱中,有實熱之邪入侵或自身虛弱造成,則有實熱和虛熱之分。
熱證的證候表現
各類熱證的證候表現也不盡一致,但常見的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而乾燥,脈數等。
同樣是五個字:熱黃幹數亂。
熱,發熱、惡熱、喜涼、灼痛等等。穿衣服多就不喜歡,喜歡涼的,疼痛有種灼熱的感覺;
黃,因為熱,火大了以後,物質往往就會腐敗、就會被燒焦,因此它會變成黃,或者變成紅色。比如面色紅,舌質紅,舌苔黃,痰,黃痰,鼻涕是黃,小便黃;
幹,消耗了水分,所以口渴,大便乾燥、舌體乾燥、舌苔乾燥、面板乾燥等等,口渴欲飲,乾燥的表現;
數,主要體現在脈數,脈搏是跳得快的,當然數脈不等於都是熱證,有時候有陽虛的什麼其他的,但是凡是熱證、陰虛陽亢的病人,一般來說都會現數脈。
亂,亂是指的什麼呢?主要是講神,病情嚴重的時候可出現神志昏迷、抽搐,或者出血,或者是外科的癰膿等等,這是熱證的證候表現。
出現這些證候的原因也好理解,熱盛能夠傷津,陰虛陽亢以後陽氣偏亢,從而出現了各種症狀。
“寒證和熱證的鑑別”
辨別寒證與熱證,不能孤立地根據某一症狀作判斷,應該對疾病的全部表現進行綜合觀察、分析,尤其是寒熱的喜惡,口渴與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涼溫,以及二便,舌象、脈象等方面更應細緻觀察。
“寒證和熱證的關係”
寒證和熱證雖有本質的不同,但又相互聯絡,它們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出現,表現為寒熱錯雜的徵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出現寒證化熱、熱徵化寒。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危重階段,有時還會出現假寒或假熱的現象。
(-)寒熱錯雜
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稱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情雜和表裡寒熱借雜。
1.上下寒熱錯雜
患者身體上部與下部的寒熱性質不同,稱為上下寒熱錯雜。包括上寒下熱和上熱下寒兩種情況。咱們這裡說的上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以膈為界,則胸為上,腹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為上,下腹膀胱、大小腸等又屬下。
(1)上寒下熱
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寒,下部表現為熱的證候。例如,胃脘冷痛,嘔吐清涎,同時又出現了尿頻、尿痛、小便短赤,這是寒在胃而熱在膀胱的證候。也就是中焦有寒,下焦有熱,就其相對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屬上寒下熱的證型。
(2)上熱下寒
患者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下部表現為寒的證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熱,腸中有寒,就會出現胸中煩熱咽痛口乾的上熱證,又會出現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證,就屬上熱下寒證。
2.表裡寒熱錯雜
患者表裡同病而寒熱性質不同,稱為表裡寒熱錯雜。包括表寒裡熱和表熱裡寒兩種情況。
(1)表寒裡熱
患者表裡同病,寒在表熱在裡的一種證候。常見於本有內熱,又外感風寒,或外邪傳裡化熱而表寒未解的病證。例如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氣喘、煩躁、口渴,脈浮緊,即是寒在表而熱在裡的證候。
(2)裡寒表熱
患者表裡同病,表有熱裡有寒的一種證候。常見於素有裡寒而復感風熱;或表熱證未解,誤下以致脾胃陽氣損傷的病證。如平素脾胃虛寒,又感風熱,臨床上既能見到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瘤的表熱證,又可見到大便溏洩,小便清長,四肢不溫的裡寒證。
寒熱錯雜的辨證,除了要辨別上下表裡的部位之外,關鍵在於分清寒熱的多少。寒多熱少者,應以治寒為主,兼顧熱證;熱多寒少者,應以治熱為主,兼顧寒證。
(二)寒熱轉化
1.寒證轉化為熱證
患者先有寒證,後來出現熱證,熱證出現後,寒證便漸漸消失,這就是寒證轉化為熱證。原因是機體陽氣偏盛,寒邪從陽化熱,也有可能是治療不當,過服溫燥藥物。比如感受寒邪,開始為表寒證,見惡寒發熱,身病無汗,苔白,脈浮緊。病情進一步發展,寒邪入裡熱化,惡寒症狀消退,而壯熱,心煩口渴,苔黃,脈數等症狀相繼出現,這就表示其證候由表寒而轉化為裡熱。
2.熱證轉化為寒證
患者先有熱證。後來出現寒證,寒證出現後,熱證便漸漸消失,就是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因邪盛或正虛,正不勝邪,機能衰敗所致;也見於誤治、失治,損傷陽氣的患者。這種轉化可緩可急。如熱痢日久,陽氣日耗,轉化為虛寒痢,這是緩慢轉化的過程。如高熱病人,由於大汗不止,陽從汗洩,或吐瀉過度,陽隨津脫,出現體溫驟降,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的虛寒證(亡陽)這是急驟轉化的過程。
寒熱證的轉化,反映邪正盛衰的情況。由寒證轉化為熱證,是人體正氣尚盛,寒邪鬱而化熱;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屬邪盛正虛,正不勝邪。
(三)寒熱真假
當寒證或熱證發展到極點時,有時會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極似熱”、“熱極似寒”,即所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這些假象常見於病情危篤的嚴重關頭,如不細察,往往容易貽誤生命。
1.寒極似熱
是內有真寒,外見假熱的證候。其產生機理是陰寒內盛格陽於外,陰陽寒熱格拒而成,故又稱“陰盛格陽”,陰盛於內,格陽於外,形成虛陽浮越陰極似陽的現象,其表現如:身熱,面色浮紅,口渴,脈大等似屬熱證,但病人身雖熱卻反欲蓋衣被,渴欲熱飲而飲不多,面紅時隱時顯,浮嫩如妝,不象實熱之滿面通紅,脈大卻按之無力。同時還可見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症狀。所以,熱象是假,陽虛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質。
2.真熱假寒
是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其產生機理,是由於陽熱內盛,陽氣閉鬱於內,不能布達於四末而形成,或者陽盛於內,拒陰於外,故也稱為“陽盛格陰”、根據其陽熱閉鬱而致手足厥冷的特點習慣上又把它叫“陽厥”或“熱厥”。其內熱愈盛則肢冷愈嚴重,即所謂“熱深厥亦深”。其表現如:手足冷,脈沉等,似屬寒證,但四肢冷而身熱不惡寒反惡熱,脈沉數而有力,更見煩渴喜冷飲,咽乾、口臭、譫語、小便短赤,大便燥結或熱痢下重,舌質紅,苔黃而乾等症。這種情況的手足厥冷,脈沉就是假寒的現象,而內熱才是疾病的本質。
寒熱的真假看似很難區別,顯得雜亂無章,其實有規律可循,寒熱真假的鑑別,怎麼鑑別?江蘇的名老中醫朱良春曾經有這個說法,他說:“上下不一,主從下;表裡不一,主從裡。”就說上面和下面矛盾、不一致的時候,主要根據下面,表裡不一致的時候,主要從裡面,也就是說內在是決定外面的,這是講的就是寒熱真假的鑑別。真正之證為先、為主、為多,假象之證在後、為遲、少。真的那個症狀,真熱假寒證,它是先有熱的症狀;真寒假熱證,它一定有陽衰的那些症狀在先,並且陽衰的症狀為主,多一些。
比如一個高血壓的病人,小便清長,下面穿毛褲,但頭上就出汗,血壓高,頭重腳輕,上面穿短袖子衣服,小便清長,什麼問題?寒在下面,逼著陽氣上浮,治療上就在熱天初夏的時候,給他用附桂引火歸元。所以要把內部、中心的作為主要根據,外部的作為次要的根據,這就是辨別寒熱真假非常重要的區別。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