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圖為魯迅先生

1895年春季,在全國各地都在忙著準備新年的物資之時,紹興城中的周家,卻為另一件事而忙了起來。

於此之前,周府的主人周伯宜雖說正在家中坐著靜養,但突然之間口吐鮮血,不由得被人送往床上。

因周伯宜正坐在家中窗邊,故其將所有的血都吐在了北窗外的小天井中,所以人們並不知他吐了多少。

可即便如此,突如其來的災禍,還是打斷了人們佈置周府的計劃。

眾人看著突然發病的周伯宜,一時之間失去了所有的主意。

眾人呆呆地站在原地,沒有一個人想起去看望周伯宜的病情。

圖為周伯宜

直至過了一會,有人瞬間反應過來周公生病了,當即大呼小叫起來。

這時人們才想起自己的職責,連忙手忙腳亂地尋找止血辦法。

突然之間,有人想起家中老人所言,說陳墨可以止血,旋即府中上下便緊急研起墨來。

待墨成型後,人們又將它倒入了茶杯中,遞給了周伯宜並讓他喝下。

可雖說如此,這件事卻是毫無成效。

也許在眾人心中,他們想用這件事來止血,是因中醫傳統的"醫者,意也"學說,妄圖用黑色來掩蓋血液的紅色而已。

研墨用的墨盤

可最終,除了周伯宜吐出的"血液"變成了黑色之外,此事便再無成效。

所幸,隨著時間的推移,周伯宜吐血這麼病狀逐漸消失,周家眾人也有了時間可以幫他聘請醫生。

初時,並不如魯迅先生所寫的一般,請的名醫。

眾人替周伯宜請的是紹興城的一名馮姓醫生。

因周伯宜的病還沒有很重,所以一般來說,每當馮醫生來到周家的時候,周伯宜總會親自前往前堂迎接他。

清朝時為人看病的醫生

周伯宜只道是醫囑,便就著家中的蔬果,與馮醫生展開了對飲。

不知是因為馮醫生學藝不精,還是周伯宜自覺病情益重,後來馮醫生再也沒有踏入周家的房門。

而馮醫生再也沒有踏入周家的原因,皆是由於周家的二公子,周作人。

彼時,周伯宜因自身不知患有何病,自覺之間與家人接觸極少,生怕將病狀傳染給家人。

周作人照片

但即便如此設防,周作人因不知為何,也是突生病狀,甚至除了吐血之外,病狀與周伯宜無二。

這一現象的出現,可嚇壞了周家眾人。

於是,在一次馮醫生抵達周家的時候,周伯宜便求著他為自己二兒子看病。

做完簡單的治療後,馮醫生向周伯宜說出了:"貴恙沒有什麼要緊,但是令郎的卻有些麻煩。"

而後,馮醫生便留下一副藥方,帶著周家給予他的出診費用,回到了自己的診所之中。

圖為周作人

可待周作人按藥方服藥之後,眾人卻是見他的身體狀況沒有任何起色,無奈之下只能再斥重資將馮醫生請來看病。

這次的情況卻全然與上次不同,馮醫生在仔細檢查周作人與周伯宜的身體後,當即推翻了自己之前所有的言論,甚至還說出了與上次結果全然不同的話。

不知馮醫生說的是真是假,總之,自此以後,周家中人便再也沒有見到過馮醫生出沒於周府。

代替他的是一位名叫姚芝仙的醫生。

彼時,周作人已經自己痊癒,至於其為何發病,則還是沒一人知曉。但是周伯宜卻沒有周作人那般好運。

民國初期的中醫

先從吐血開始,雖說後來將其止住了,但卻是無法阻擋身體形態的變化。

周伯宜的病,先由馮醫生診治,說是患有肺癰(肺結核),而後卻是因為渾身上下開始腫了起來,人們便又將其看做普通的"水腫"治療。

其實在馮醫生走後,周伯宜本不願再治療。

當時周家已無半分餘資,現在再把僅剩的錢花在他的身上,倘若治好了還好說,但如果沒有治好,他便成了子孫所怨恨的罪人。

但後來隨著他病情的日益嚴重,甚至於後期連床都下不來,眾人還是決定瞞著他,偷偷為他尋來了醫生。

周伯宜長子魯迅照片

姚大夫作為紹興城的名醫,一場出診費用可抵當時人家大半月開銷。

據魯迅記載,"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1901年的1銀元大約可抵現在的近200元,而在這之前的1銀元可能會抵得更多(周伯宜逝世於1896年)。

於是,每次周家喊來姚大夫看病,都要付出200餘元的代價。

而且由於周伯宜病情的影響,基本上姚大夫於周家診治病情,屬於"隔日一次"。

為此,周家為了顧住周伯宜一人於病情上的開銷,變賣了祖上留下的四五十畝田產才堪堪抵住。

清朝末年時的銀元

除了姚大夫的出診費用昂貴以外,每次,姚醫生為周伯宜所配的藥引,亦是十分難得之物。

絕不是如同普通醫師一般所用的"生薑一片"或者"紅棗兩顆",也不是清時葉天士等人所用的"梧桐葉"。

姚醫生所用的藥引,最簡單的便是"鮮蘆根一尺",或是"經霜三年的甘蔗"與"幾年陳的陳倉米"。

時值冬季,藥引極難獲得。

像是鮮蘆根,需要冒著嚴寒,親自前往河邊挖掘才能獲得,但至於甘蔗與陳米,周家眾人卻是失了法子。

圖為魯迅先生

所幸,因為魯迅老師壽鏡吾老先生的支援,陳米總算找到了下落。

現在就剩一個甘蔗,甚至還是經霜三年的甘蔗,難倒了周家的眾人。

突然之間,他們聽到了有人在周府門口叫賣甘蔗的聲音,尋聲前往,總算找齊了所有的藥引。

於是,待眾人再將姚大夫喊來後,他便開始著手對周伯宜進行治療。

可是令周氏兄弟好奇的是,明明藥方之中只寫用陳米一兩錢,但是沒有幾次治療,壽鏡吾先生送來的幾斤陳米卻被告知用完,他們只能出門進行購買。

魯迅三兄弟照片從左至右:魯迅、周作人、周建人

同樣令他們好奇的是,之前遍各地米店都說沒有陳米,但這次,離家最近的米店卻是多了許多。

於是,周家兄弟便花費了極大的價錢將其買了回來,供父親治療使用。

就這樣,周家每月保持如此巨大的開銷,持續不斷地進行了兩年。

亦是在這兩年的時光中,周家的資產日漸空虛,科技部這樣,周伯宜的身體確實沒有絲毫好轉。

最終,姚芝仙彷彿看出了什麼,在一次診治完周伯宜的病情後,極其誠懇地對周家眾人說道:"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裡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我薦他來看一看…經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紹興城魯迅故居

當姚芝仙說出這句話時,周伯宜沒有說話,只是弱弱地點了一下頭。

此時,姚芝仙彷彿如獲大赦一般,道了一聲歉意後,趕忙收拾東西打算"逃"離周府。

恰逢此時周伯宜大兒子魯迅來照顧父親,周伯宜便示意魯迅將姚大夫送走。

"父親的臉色很異樣…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這是姚芝仙離開後,魯迅對父親的描寫。

魯迅先生照片

可即便這樣,姚芝仙已經向周家表達了想要離去的想法。

於是沒有辦法,人們只能再次請來了紹興城的另一位名醫,也是最後一位名醫:陳蓮河(本名喚做何廉臣)。

與姚芝仙相同,陳蓮河的出診費也是一元四角。

但是他的治療方法,卻與姚芝仙有著明顯的不同。

之前姚芝仙找的諸多藥引,雖說十分難以獲得,但最起碼花些許錢銀,依舊是可以買到的。

但陳蓮河的藥引,卻大抵都是"蟋蟀一對"或"平地木十株"之類的物件。

魯迅故居

甚至對於這一對蟋蟀,陳蓮河的要求更是"要原配"。

雖說可能這類物件極為難得,但是因為魯迅家中的百草園,這一對蟋蟀還是十分容易便可獲得。

但是對於"平地木",周家眾人卻是沒有任何線索。

他們四處尋找,藥店、賣草藥的人、甚至老年人、讀書人、木匠等,只要他們可以接觸的人,皆向其尋找"平地木"的下落。

但事實卻是,這類藥引卻沒有一個人知道。

百草園

直至後來,魯迅找到了家中遠方的叔祖,才算是找到了"平地木"的下落。

等周家人將找到藥引的事情告訴陳蓮河後,他當即向眾人說出了以後了藥方,尋找"敗鼓皮丸"。

舊時的人們認為,"水腫"這種病狀,是面板腫脹,而應對它的方法,便是用打破的鼓皮去克服。

而這"敗鼓皮丸",便是使用打破的鼓皮所做的。

可是即便如此,周家眾人卻是在何處也找不到這種丹藥。

被敲破的鼓

甚至在紹興城最大的震元堂中,夥計們也是沒有聽聞過這種藥物。

直至後來,經過陳蓮河的有意點撥,他們才知道了在軒亭的天保堂藥店有這種藥物。

同時,周氏兄弟還聽聞,天保堂藥店彷彿還與陳蓮河有著些許的聯絡。

就這樣,又是花費了極大的價錢,周伯宜的病終於找夠了先生所開的藥方。

同樣,因為病痛的折磨,陳蓮河來到周家的次數,也與姚芝仙一樣,"隔日一次"。

紹興城魯迅故居

可是這麼勤快的結果,並不是代表著周伯宜的身體日漸好轉。

反而,在1896年農曆9月初6的時候,周伯宜離開了人世。

周伯宜逝去後,周家瞬間斷了與諸多醫生的聯絡。

亦因在周伯宜身上花費的藥費過多,魯迅離開了昂貴的私塾,轉而前往價格較為低廉的新式學堂學習。

離別之際,魯迅手中拿著母親變賣首飾才湊齊的8塊大洋,含淚離開了家鄉。

魯迅母親魯瑞

在學堂中,他失去了學習原有四書五經的機會,但因此機,他也拜讀了諸如《天演論》與《全體新論》等文章。

瞭解到這些新知識之後,魯迅一邊看著書本中的內容,一邊心想之前諸多醫師開給父親的藥方,不由得突然反應起來自己彷彿被"欺騙"了。

眾多中醫開給父親的藥方,雖說有著些許的療效,但是更多的,卻是看上了周家傳承數代的銀錢。

魯迅先生逐漸明白了"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的道理。

故在後來,當魯迅從新式學堂畢業後,他便憑藉努力考上了國家的公費留學,期望可以自學醫術,來救治眾人。

棄醫從文的魯迅

但卻因政治因素,魯迅毅然選擇放棄了醫學,轉戰文學領域。

但是這時,魯迅先生卻是對中醫失去了所有信心。

直至魯迅先生去世,為他診治的人,除卻美國醫生外,便是日本醫師。

而中醫,則是在周伯宜去世後,很少出現在魯迅的身邊。

1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柳葉刀子刊:糖尿病孕婦的風險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