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腫瘤標誌物:不要死磕,動態變化才有意義

大多數癌症的細微變化,既沒有症狀,有的也很難用影像學檢查來看到;更何況經常做CT和X線也是有輻射的。所以,醫學家發現了許許多多的腫瘤標誌物(顧名思義,就是用來代表腫瘤的東西),大多是血液裡的蛋白質,比如CEA、CA125、CA199、AFP、CA153、SCC、NSE等。

這些蛋白質,一般都是癌細胞分泌到血液裡的,普通的細胞不分泌,因此可以通過檢測血液中這些蛋白質的含量的高低,來判斷腫瘤的變化。儘管如此,腫瘤標誌物並不是百分百用來監測所有腫瘤的變化哦。

1、並不是所有的腫瘤標誌物,都是癌症患者特有的!

非癌症患者,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也可能分泌部分腫瘤標誌物,比如炎症、劇烈運動等。但是,這些情況下,腫瘤標誌物(例如CEA從5升高到5.27)會出現輕微的升高。

這個時候,如果擔心的話,可以在干擾情況去除後(抗感染過後,平靜下來)再測試一次。一般非癌症患者腫瘤標誌物的輕微升高是沒有問題的。

2、腫瘤標誌物,僅僅標誌特定的腫瘤!

其實,並不是所有癌種,都可以通過檢測腫瘤標誌物來確認哦。而且,每個癌種的腫瘤標誌物都不一樣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癌症標誌物,再進行監測。

3、檢測這些蛋白質,其實並不容易。

對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不同的醫院,採取的是不一樣的方法、儀器、甚至正常範圍都可能不一樣哦。所以,相同的樣本,即使連續做兩次檢測,也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誤差。所以,有的時候一次的輕微的升高,並不代表就是腫瘤復發了。

總而言之,對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建議:首次查出自己相關癌種的腫瘤標誌物,後面的監測要注意動態變化,而不是關注偶然的變化。而且也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看哦!

二、各類影像學檢查:各有千秋,各司其職!

常規的影像學有很多種,比如超音波、CT、MRI等,有的只能看到腫瘤的大小、形狀、位置等靜態引數,但是不知道腫瘤到底是死是活,以及腫瘤的生長繁殖能力如何。

這就會給一部分患者造成困擾,比如做了介入栓塞、射頻消融的病友,2個月後複查,腫瘤幾乎還是那麼大,之前的治療有沒有療效呢?

一些乳腺癌患者,在之後的複查隨訪中,對側乳房是否出現了新的病灶。都需要不同的影像學檢查。即使是最基礎的篩查,鉬靶和超音波對於乳腺癌患者,也各有不同。

比如:鉬靶更適合乳房卒子較為疏鬆的、年齡大的、乳房較大的女性。而超音波對於一些緻密組織更有優勢。

要想全身上下都查一查有沒有腫瘤,同時還想知道腫瘤的戰鬥力、活性如何?光靠傳統的影像學,是不夠的。PET就是最近二三十年來發展的一種新手段,通過同位素標記葡萄糖。

因為癌細胞要是活著,而且還在活蹦亂跳、生兒育女的話,它就一定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需要吃進去很多葡萄糖,從而會被標記上同位素。

PET就是通過觀察和計算,一定時間裡身體某個部位攝取帶有同位素標記的葡萄糖的多少,來反應這個部位是不是癌變了,如果是的話,腫瘤的活性如何。

這麼好的東西,那是不是人人都應該做一個,是不是應該每個月都做一個?

且慢,PET的確是挺好,但有三個弊端:

①貴。普通的CT/MRI,一般千把塊錢就搞定了,PET動輒七八千,近萬的人民幣就花出去了。

②輻射較大。PET-CT的輻射,大約是CT的4-5倍;而且核輻射,是會致癌的。

綜上所述,建議結合病情需要,科學理性地選擇不同影像學檢查,必要的時候,再考慮PET,及時的腫瘤檢出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也要注意不要過度醫療哦。

三、基因檢測:該不該做?如何選擇?

基因檢測,患者中還是存在很多誤區,和選擇障礙。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到底如何做呢?怎麼選擇呢?

1、基因檢測有什麼用?

基因檢測,對於患者,主要作用有:

指導靶向藥選擇:對於乳腺癌的病人,HER2陽性擴增的患者,可以使用赫賽汀。BRCA1/2突變的患者,可以使用奧拉帕利

提示化療的敏感性:一些三陰乳腺癌,合併有BRCA突變的患者,可能會對鉑類化療更加敏感。

用於疾病的復發和耐藥的監測:有些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現耐藥的情況。這個時候,可能是由於本身的突變有所改變,或者出現了新的突變。這時候患者可以再次做基因檢測

篩查遺傳性癌症:部分乳腺癌已經明確具有遺傳性。患者的檢測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癌症是否是遺傳性的。

2、基因檢測,怎麼選擇?

一般情況下,只要做特定癌種指南推薦的若干個基因就行了,幾個到十幾個不等。各種腫瘤,到底需要測哪幾個基因,各大指南都有詳細的規定。對於乳腺癌患者,21基因雖然測得多,但是很多基因測出來是沒有任何指導意義的,因為沒有相應的靶向藥物可以使用。

3、基因檢測是全部靶向藥物的基礎?

並不是哦!抗血管生成為主的靶向藥,如貝伐單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安羅替尼、olaratumab等藥物,並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檢測——因為,現在並不知道,哪個或者哪幾個基因突變,或者染色體改變,與這些藥物的療效有相關性。

4、組織的才靠譜,血液的基因檢測不靠譜?

並不全是!基因檢測有不同的技術手段,準確率不一樣;目前最先進的技術,準確率大概在90%左右。因此,如果有一年內組織切片的病友,還是優先考慮組織切片;沒有足夠切片,或者腫瘤組織時間太長,或者懷疑原來的靶向藥耐藥、產生了新的突變、但又不願意重複穿刺活檢的病友,可以考慮用血液替代。

一般推薦的樣本優劣次序是:最近手術或活檢新取的組織標本>1-2年內的組織標本>最新的血標本>2年以上的舊的組織標本。

5、基因檢測需要反覆做麼?

答案是:可以!目前,大多數國內外專家都認可,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與基因突變的不斷累積和變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是直接的因果聯絡。因此,動態地檢測組織或者血液或者尿液裡的基因突變情況,有助於提前發現腫瘤復發、提前發現腫瘤耐藥。

四、靶向治療-直擊要害

在很多病友中間,存在一個很嚴重的誤區:靶向治療,就是要做基因檢測的那種治療;或者,靶向治療就是有基因突變就能用/才能用的那種治療。

然後,很多病友都一窩蜂地去做基因檢測,而且一上來就要求做最全、最貴的基因檢測!拿到基因檢測的報告以後,最關心的就是有沒有突變,有突變就認為有救了,一定有靶向藥可以用;沒有突變,就垂頭喪氣,以為天要塌下來了。

其實很多基因檢測;測得雖然多,但是現有的乳腺癌相關突變基因,只有BRCA和HER2是有藥物可以治療的。而且有些血管生成因子的靶向藥物並不需要基因檢測。

靶向治療的真正精髓是找到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分子環節”,並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破壞、摧毀這個罪惡的“敵人司令部“;而基因突變、蛋白表達異常等僅僅只是這個核心環節的一個外在表象、一個符號而已。

比如,奧拉帕利、尼拉帕利等PARP抑制劑其作用的機制就是干擾癌細胞遺傳物質的複製,對那些存在著BRCA基因突變等遺傳物質修復能力特別差的腫瘤有效。

綜上所述,靶向藥的關鍵是阻斷了癌症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環節,這個核心環節可以是癌細胞的生長、癌細胞的繁殖、癌細胞的代謝、癌細胞的血管供應等等。

靶向藥都能說出一個具體的作用機制,一個具體的作用靶點,但是不一定都需要做基因檢測,也不一定都有一個能提前預測療效的指標。

五、內分泌治療-調皮的激素,適當抑制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內分泌治療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了。

雖然,比起三陰的患者,我們已經非常幸運的可以使用內分泌治療來抗癌和預防轉移復發;但是,就像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一樣,從此我們就要開始與藥為伴的日子了。

因為,內分泌治療一旦開始,有的患者是兩三年,有的患者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終生。

其次,本來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女性最好的伴侶,是女性特徵形成的助力劑。可惡的乳腺腫瘤利用它們成為養分,來繁殖長大。所以,對於受體陽性的患者(也就是我們常在病理報告上看到ER、PR後面是+號的患者),為了不讓雌激素和孕激素成為腫瘤的幫凶,只能選擇徹底切斷或者抵抗、競爭抑制等辦法。

即使如此,內分泌治療也是非常複雜的,針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用藥策略。當然,每種藥物的使用也是不一樣的。

六、三陰乳腺癌,並不可怕!

覓健大家庭的很多姐妹都是三陰乳腺癌,但是她們都堅強的完成了治療,並且康復後迴歸了本來的生活。所以,其實三陰乳腺癌並不可怕!盤點三陰乳腺癌四大治療方法,你知道多少?

1、適合自己的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很多三陰乳腺癌患者羨慕其他病友,可以吃赫賽汀,可以使用內分泌治療。但是,三陰乳腺癌的患者,可以說對化療是最敏感的;

不僅如此,三陰乳腺癌中的BRCA突變也是最常見的。所以,並不是說,三陰乳腺癌就沒得治療了,早期的手術過後,輔助放化療也是不錯的選擇。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治療。

2、三陰乳腺癌,因為難治才是焦點:因為三陰乳腺癌非常難以治療,所以也因此成為了科學家醫生們研究的聚焦點,都想研究出更好的辦法,來造福患者。所以,其實三陰乳腺癌也有很多最新的研究和治療方法。

3、三陰乳腺癌,早期診斷是王道:其實不論何種癌症,早期治癒率都大大高於晚期患者。不僅如此,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和選擇保乳手術,大大降低了癌症對腫瘤患者後期的生活的影響。所以,定期的體檢很重要,特別是35歲以後的女性。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是不幸得了癌症也不要怕,心態要放寬,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幸福就在你的手中。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多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平臺了解。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深夜想吃東西?龍蝦燒烤炸雞?不如吃這些,讓你不再有負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