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話養生
春季陽氣升發,給萬物帶來了生機。走在街頭,人群中經常可以看見有人身著棉衣厚服,也有人穿著單衣單褲。隨著保健意識的增強,全民都在關注健康養生。
“春捂秋凍”大家都有聽說過,對於春天而言,是在提醒大家早春時節要注意保暖。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昨天風和日麗,Sunny普照,今天就氣溫驟降,寒風瑟瑟,由於春天氣候多變,雖然天氣逐步回升,但早晚仍然比較寒冷,而且冷空氣活動的次數也較為頻繁,因此,提醒大家低溫凍害來得及,預先防護別大意。尤其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的發生。
這是由於氣溫變化較大,溼氣較重,過早脫去厚衣服,冷空氣很可能就會刺激到人的呼吸道,導致出現自身的抵抗力的下降,特別是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很容易著涼,引發感冒,誘發疾病。
近年來,“露腳踝”風的興起,“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
根據經絡理論,人體12條經脈,其中有6條循行於足部: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底部有足少陰腎經。
所以,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
腳踝部位分佈著淋巴管、血管、神經等近十個重要組織,是聯絡腳和心臟之間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踝關節周圍軟組織少,區域性血液迴圈較差。
如果經常把腳踝露出來,容易導致寒溼入絡,引發關節炎和風溼痛。
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而導致感冒發燒。建議春天保暖,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尤其重點做好雙腳和腿部保暖,厚褲和厚襪最好過早不要減去。
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腹。《靈樞·經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入膕內廉…
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同時腎臟還主生殖生長髮育。
適當按揉和艾灸腎經穴位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有很大幫助。
日常我們可以沿著腎經的經絡循行拍打經絡,以達到疏通及補益的功效。我們可以對足踝部腎經穴位進行認識。
湧泉: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然谷: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大鐘: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水泉: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復溜: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文章: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一科 宋麗
配圖: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