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中醫認為,酸味入肝,如果春季過多地進食酸味食品,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容易傷害脾胃之氣,而甜味入脾,能補益脾氣,故要減少醋等酸味食物的攝入,適度增加山藥、大棗等甘味的食品的攝入量。

養臉不如養脾

脾胃虛弱最常見的症狀是面色偏黃、容易疲勞、愛出汗、易感冒、納呆食少,稍微吃多點兒就不消化,或者常年大便不成形;若脾胃氣虛,氣血化源不足,易引起貧血或處於低血壓狀態;若脾的運化水溼功能失常,可引起形體肥胖,怠惰思睡。

自古以來,中醫理論一直強調脾胃健康的重要性,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並提倡積極保養之道。

面小固就給大家分享幾個養脾氣,藥食兩用的中藥材。

01藥食同源,以養脾氣

我們常說:“一日吃三棗,青春不顯老。”確實經常吃大棗對身體有不少益處。中醫認為,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鮮棗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百克的鮮棗中大約含有200~350毫克的維生素C,是柑橘的6~10倍,被稱為“平民維生素C之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天的維生素C攝入量是100毫克,也就是說,二兩鮮棗就可以滿足你一天的維生素C需求。

鮮棗好吃,但不易儲存,所以我們最常用的是紅棗(幹棗),吃法也會更多樣化。

紅棗熬粥,安神助眠。經常失眠的人可以試試這個,好喝不貴,精神好。可用適量百合、蓮子搭配紅棗調理。若與小米同煮,可更好地發揮紅棗安神的效用。

02

李時珍《本草綱目》評價它是“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的佳品,在《神農本草經》中,更將其列為補虛上品,有“小人蔘”的美譽。

山藥適用於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其所含皁甙等,對降壓、調脂有一定功效。

山藥既可藥用又可食用,煮粥後加入白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做成山藥粥,若再加入大棗,則更被盛讚為“長壽粥”。

03

新鮮的龍眼肉質爽滑鮮嫩,汁多甜蜜,口感極佳。鮮龍眼烘成乾果後除去殼、核後又成了中藥裡龍眼(桂圓)肉,有益氣養血,健脾補心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龍眼肉有治療“五臟邪氣,安志厭食”的功效,稱“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食品以荔枝為貴,而滋益則龍眼為良。

龍眼可鮮吃,也可制罐頭、或制膏、或烘焙成幹、或煮茶、熬粥吃等。

04

蓮子是蓮的成熟果仁,有養心安神、清熱祛火、健脾止瀉、益腎固精的作用。《本經》稱蓮子“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有些人說,我每天堅持運動儘量少吃,為什麼不見瘦呢?這種情況,可能是脾虛引起的肥胖。中醫認為肥胖多是由脾氣虧虛、水溼不化所導致的。所以,減肥需要補脾益氣,促進脾胃對水溼的運化。只有脾的運化功能好,才能起到減肥效果。

建議多食用赤小豆薏米蓮子粥,赤小豆、薏米、蓮子都是益氣健脾、促進水溼運化的好食材,對於脾虛導致的肥胖人群有較好的祛溼利脾的作用。

三管齊下,脾胃腸齊關注

調理脾胃的中藥方劑,就像是古醫大家的諄諄善誘,讓脾胃漸入佳境。參苓白朮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調理脾胃虛弱的傳統方劑。增液湯,出自清代溫病大師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調理便祕的經典古方。

Tips:參苓白朮散中的人蔘、茯苓、白朮可補脾肺之氣;山藥補脾固腸;陳皮、砂仁可理氣溫胃。參苓白朮散適用於脾虛溼盛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症。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胃是喇叭,肝是啞巴,醫生:肝病一旦感到疼,基本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