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不少人都遵循著這個養生的法則,但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補錯了,還可能適得其反!

體質比較弱以虛為主,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的人適合用黃芪。比如感覺渾身無力,怕冷,手腳不溫,到了冬天甚至夏天兩個手都是冰涼的,陽氣不足的人適合吃黃芪,補氣補陽,使身體變得強健。

什麼人不適合吃黃芪?黃芪補氣,又是偏熱的一味中藥,因此實熱症的體質不適宜食用,即經常上火的人,經常長痤瘡,口腔潰瘍的人群不適合用黃芪。

與其他代茶飲不同,黃芪的代茶飲需要熬製,水開煮沸後,加黃芪,轉小火,然後熬製10-20分鐘左右,它的藥效才能真正發揮出來。而用開水浸泡的方法,黃芪藥效往往只能發揮出30%-40%,會浪費一半的藥效。

黃芪每次用10-15克,一週為一個療程最為適宜,當出現口舌乾燥,大便乾結脾氣變急的時候就表示黃芪用過量了,適當的要停一到兩週。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要根據具體情況辯證的使用黃芪。

1黃芪沙蔘代茶飲

當出現口乾舌燥,上火的時候,又表現出乏力,該怎麼食用黃芪呢?把黃芪減量到5克-10克,再加上一些養陰的藥比如說沙蔘。這樣一來,補氣補陰,口乾舌燥的症狀也可以緩解。

【用料】黃芪5克,沙蔘5-10克;

【做法】若條件允許,將黃芪片放入水中,大火燒開後小火煮上3-5分鐘,再加入沙蔘泡茶。或用滾燙的沸水沖泡黃芪沙蔘代茶飲。

2黃芪知母代茶飲

對於熱向比較重的人又有乏力的,我們可以在黃芪的基礎上加上知母共同熬製,既有清熱作用,又不至於上火,代茶飲的絕妙之處就在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用料】黃芪10-15克,知母10-15克;

【做法】沸水沖泡黃芪、知母。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當中如何辨別寒證和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