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這個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以為它就是腳部的真菌感染,引起腳臭腳癢,其實正確。腳氣病專業醫學名稱叫維生素B 1缺乏病。在中國隋代就已記載“久食白米發生腳氣病”,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將腳氣病分為腫,不腫,腳氣入心三型,顯然藥王對本病已有較深的認識了。
腳氣病主要是由於人體維生素B1攝入量不足,需要量增加,和腸道吸收不良造成的,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稻米為主食,而維生素B1在麵粉,玉米,小米的食物中含量較高,而在稻米中含量較少,而稻米中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稻米外衣和胚芽中,冼米次數過多,和食用撈米飯而不食用米湯又因維生素B1易溶於水面有部分丟失,這是中國南方地區出現腳氣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其次,如婦女妊娠和兒童生長髮育,以及發熱,甲亢,慢性消耗等疾病,導致維生素B1需要量增加。最後,長期腹瀉,利尿等,都可造成維生素B1缺乏。
維生素B1缺乏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迴圈系統症狀和神經系統症狀,人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B1,再加上如從事勞動強度大的工作,飲食上是以糖類為主,就會極易誘發腳氣性心臟病。如勞動強度和飲食均較少,就易誘發腳氣病性周圍神經炎。
腳氣病性周圍神經炎最為常見,呈雙側對稱性,症狀一般從遠端上行發展,下肢較上肢嚴重。早期出現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隨後出現感覺遲鈍,觸覺痛覺減退,肌肉痠痛,肌力下降,甚至行走困難。晚期可發生土遠端肌肉萎縮,垂足,垂腕。
腳氣性心臟病的特點是病情發展快,有時呈暴發型,最初有心悸,氣促,繼而心動過速,下肢水腫,甚至出現心包,胸腔,腹腔積液,如未及時治療,常發生右心衰竭至左右心衰竭。患者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下肢水腫,心率加快,心臟擴大,心肌損害導致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病死率極高。
腳氣病是完全有可能預防的:事實上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多樣化,本病的流行和發生已明顯減少。但現在仍應加強營養的普及教育,如稻米不宜碾磨過細,平常的食物要多樣化,多吃新鮮食物,少吃醃製食物,注意烹飪方法等。在妊娠,哺乳或患腹瀉,消耗性疾病時,增加維生素B1的用量。對於一般患者除改善飲食營養外,口服維生素B1,每日三次,每天10mg. 對於急重病人應早期注射維生素B1,每日100mg.連續7至10日。某些晚期神經精神症狀如肌萎縮,垂足,遺忘綜合徵等。難於完全恢復。
總之,本病不可忽視,注意多吃含維生素B1的食物,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如有這方面的症狀及早就醫,可望迅速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