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我們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都來自於我們的飲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原來我們要求吃飽就好,慢慢的我們要求吃好,到現在我們要求吃得健康了。確實,健康的飲食是保證我們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相反,不健康的飲食可能破壞我們正常的生理功能,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
我們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得很多關於健康飲食的資訊,然而我們獲得的資訊大多是關於應該吃什麼,其實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有一部分人發現,即使他們堅持吃健康的食物,仍然會受到胃腸道問題和其它慢性健康問題的困擾。很多人就該問了,這樣還不夠,那還要怎樣啊?除了“吃什麼”以外,還涉及到“什麼時間吃”,“在哪吃”,“怎麼吃”的問題。
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這是一種思考方法,是說對選定的專案都要從原因(何因,Why)、物件(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在很多問題上,我們都會從這六個方面進行分析,但是在健康飲食方面似乎還沒有,今天,我們就從這六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健康飲食應該是什麼樣的?
Why——為什麼吃飯?
我們為什麼要吃飯?這個相信不用多說了吧,首先當然是為了滿足我們身體每天所需的營養,另外就是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快樂啦,也有的人可能希望通過健康飲食來解決某些疾病問題。
What——吃什麼?
吃什麼是保證健康的關鍵,大家可能從各種渠道了解過這方面的資訊。在我們看來,我們應該儘量避免加工食品和所有的簡單糖。加工食品被設計成高鹽、高脂和高糖,使它們美味可口;加工食品通常是低膳食纖維或完全缺乏膳食纖維的,它們是部分消化的而且容易讓人上癮。我們的身體會很快接受這些所謂的“食物”中的所有卡路里,這些食物會導致我們的血糖飆升,擾亂我們的食慾激素。偶爾吃一次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但是長期食用加工食品會嚴重危害健康。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是我們人體所需的三大主要營養素,怎樣才能獲得最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呢?
優質碳水化合物優質的碳水化合物應該是那些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它們的升糖指數較低,身體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分解。比如,西蘭花、洋蔥、蘆筍以及各種綠葉蔬菜等不含澱粉的蔬菜,它們富含膳食纖維類複雜碳水化合物。
澱粉類蔬菜,比如煮熟的土豆,其本質上是糖分子長鏈,它們會使我們的血糖升高。但是煮熟的土豆放涼後其中的澱粉就變成了抗性澱粉,對血糖的影響較小,它更像膳食纖維,增加飽腹感,改善腸道菌群的健康。
水果含有大量的植物營養素以及抗氧化劑。雖然水果中含有糖,但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這些纖維往往與糖結合在一起,這會降低身體吸收糖分的能力,所以最好是吃完整的水果,而不是果汁,這有助於保持血糖水平。
我們應該減少簡單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當我們攝入碳水化合物時,血糖會升高,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越簡單,攝入越多,血糖升高就越多。
健康脂肪健康脂肪應該主要來源於植物,比如橄欖,牛油果、堅果,尤其是核桃,它們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一些深海魚類也含有健康脂肪,是omega-3脂肪的重要來源。
飽和脂肪應該減少攝入,反式脂肪應該儘量避免,主要是那些人工合成的氫化油,天然存在於牛羊肉中的反式脂肪不必太擔心。
蛋白質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是蛋白質好的來源,但是通過肉類攝入動物蛋白,往往也會伴隨著攝入較多的飽和脂肪。所以,在攝入蛋白質方面可以以植物性食物和魚類為主,也可以吃一些雞肉,而以豬肉、牛肉、羊肉類為輔。
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最大區別是氨基酸,通常來說,動物蛋白的氨基酸比例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比例接近,而植物蛋白會在一些氨基酸上比較缺乏,比如穀物缺乏賴氨酸、大豆缺乏蛋氨酸。因為許多氨基酸身體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對於那些素食者,植物蛋白的來源應該多樣化,以避免營養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蛋白質,即使是優質健康的,也應該適量,攝入過多也會導致肥胖,蛋白質的攝入過多還會導致腎臟負擔增加。
Where——在哪吃?
注意,在哪吃也很重要。想要健康,首先,儘可能在家吃,自己做飯是最健康的;另外,吃飯就坐在餐桌前專心地吃,不要邊看電視或邊玩手機邊吃飯。
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我們很多時候甚至邊走邊吃、邊開車邊吃,邊工作邊吃。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每一頓飯都坐在餐桌前專心地吃,那可以從週末開始,嘗試讓自己專心的吃一頓飯。
When——什麼時間吃?
關於什麼時間吃飯最健康的問題,我們在前面有過詳細討論,合理安排進食時間,讓飲食時間與我們的生物鐘同步,可以讓食物更好的為我們工作,可以讓健康來得更猛烈。總結起來就是:
儘量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內進食,日落到日出的這段時間內不要進食,把進食時間壓縮到10-12小時內甚至更短。早上多吃,晚上少吃,我們應該在下午2點之前攝入每日所需熱量的四分之三。儘量保證每日進食的規律性,保持每日進食量,進食型別和進食時間的一致性。也可以每週一兩天嘗試間歇性進食,減少食物的攝入量或者更進一步壓縮排食時間。Who——誰吃?
誰吃?當然是我們每一個人。由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或疾病狀況是存在差異的,對營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營養的需求以及消化和吸收能力也存在差異。所有這些都決定健康飲食應該是因人而異的。
關於“誰吃”這個問題還涉及到跟誰一起吃,某些人可能給你帶來不良的飲食習慣,而另一些朋友則可能鼓勵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How——怎麼吃?
健康飲食因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所以“怎麼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首先,不管怎樣,我們應該細嚼慢嚥,專心吃飯,專注於食物,不分心,不被其它事情干擾。如果我們不能專心吃飯,狼吞虎嚥地吃,在不知道自己感受的情況下,一口接著一口地吃,很容易吃得過多,也是許多健康問題的根源。
在個人差異問題上,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的差異,健康飲食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感嘆,我們每天都吃同樣的健康餐,然而不同的人結果卻差異很大,有的人剛剛好,有的人可能還不夠,有的人可能就營養過剩了。營養吸收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腸道菌群有關,我們每一個人的腸道菌群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飲食也應該是不一樣的,真正健康的飲食應該與菌群相匹配。同樣,由於菌群的差異,對一個人有益的食物對另一個人不一定有益,還可能有害。
有的人可能對某些特定的食物過敏或敏感,對於這樣的人,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應該儘可能避免。
健康的人和疾病的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營養的需求和消化吸收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健康飲食應該存在些許差異。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聽說諸如“生酮飲食”、“DASH飲食”、“低FODMAP飲食”等等,這些都是針對特定疾病人群開發的適合他們特定需求的飲食,普通人不應該隨意效仿,對於疾病人群經過一段時間的特殊飲食得到改善以後,也應該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
食物的烹飪方式也會影響食物的健康程度,煎、炸、烤這種不太健康的烹飪方式就不用多說了。其實,同樣的食物採用不同的烹飪方式也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比如紅薯生吃、蒸著吃和烤著吃,其升糖指數是不一樣,生吃升糖指數最低,烤著吃升糖指數最高;大米也是一樣,煮熟做成米飯,或者做成粥,亦或者煮熟以後再放涼了吃,其升糖指數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覺得自己選擇了健康的食材就萬事大吉了。
膳食纖維毫無疑問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入的膳食纖維量應不低於25克,蔬菜水果是最好的膳食纖維來源。但是,對於一些有腸道問題的人來說,攝入太多的膳食纖維反而可能導致腹脹和腹痛,應該適當限制它們的攝入量。然而,減少蔬菜水果的攝入又可能造成其它營養的缺乏,這樣的人把蔬菜切碎了吃,吃的時候儘可能多咀嚼或者選擇發酵的蔬菜更好,讓這些食物更容易消化,減少產生問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