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期主題:1.“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這樣嗎?2.胃下垂你需要了解下?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多少人對此深信不疑,真的是這樣的嗎?

從消化醫學的角度來講,這條諺語卻並不科學;

近幾年又有了“要想活到九十九,請你飯後不要走”的說法;

那飯後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問?飯後走還是不走?

回答:應因人而異,動靜結合,才是上策。

支援不走的請揮揮手,看一看支援你們的原因吧:

人們常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實,這種說法不太科學。

理論如下:

有專家研究表明:

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

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

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

原因如下:

飯後匆忙走動所消耗的能量,實際上是透支了進餐前的體能;飯後匆忙走動,人體內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佈於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從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要是緊跟著再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比如駕駛,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

根據美國保健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

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正餐過後,坐進駕駛倉,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以下三類人飯後是“不能走動”的:

貧血與低血壓病人

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支援“飯後走一走”的那?來吶喊一聲吧

原因如下:

哪些人適合飯後走一走?久坐不動的人飯後要走一走

怎麼走,有沒有技巧那?

除了走,飯後還有沒有別的運動技巧那?你想知道嗎?

飯後半小時

這半個小時是消化的高峰時期,運動會影響消化。

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要進行鍛鍊,只能採取散步等緩慢的鍛鍊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禁止,一家人進行聊天或者幹一些希望等家務都可以。

飯後一個小時

飯後一個小時,可以採取一些有氧運動,但是還是以不激烈的有氧運動為主。

這個時間段內消化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尾聲,並且因為吃進了食物時,精力也會更加的旺盛,因此這個時間段是比較適合運動的時間,可以採用打球或者跑步的方式進行鍛鍊,廣場舞之類的鍛鍊也應該在晚飯之後一小時以後進行。

3、飯後兩個小時

飯後兩個小時,消化已經完全的結束,這時候可以採取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激烈的運動,無氧運動也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不過也要量力而行。

飯後不建議立馬運動,飯後一個小時之後可以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飯後兩個小時以後才能夠相對來說比較猛烈的體育鍛煉。

不過這也要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來進行選擇,千萬不要過度,要量力而行。

看了上文的你需要了解:胃下垂

告訴我胃在哪裡?你知道嗎?(請看圖1)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

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

其位置相對固定

對於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胃下垂有是什麼那?(請看圖2)

胃下垂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的韌帶鬆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

胃下垂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

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

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於鬆弛等

均可導致下垂。

有這樣表現的你,需要引起注意了: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

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症狀:

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

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

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

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

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

便祕

便祕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神經精神症狀

由於被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患者的精神負擔過重,因而出現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

除上述症狀外,患者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我偶爾也有這樣的表現,不行,我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體格檢查

可見瘦長體型。

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衝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

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徵。

X線檢查,胃腸鋇餐造影

依據站立位胃小彎弧線最低點與兩側髂嵴聯線的位置分為3度:

輕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於髂嵴連線下1.0~5.0 cm;中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於髂嵴連線下5.0~10 cm;重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於髂嵴連線下10 cm以上。 飲水超聲波檢查

飲水後測知胃下緣移入盆腔內。

檢查一下,好像並沒有啥大問題,那它究竟怎樣診斷那?

依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

預防很重要,以下要點你需採納:

少食多餐

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內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

細嚼慢嚥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細嚼慢嚥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食物細軟

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

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麵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

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

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儘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

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防止便祕

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後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鬆軟潤滑,防止便祕發生。

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祕。

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症狀。

總之:

最後給大家介紹幾個治療胃下垂的食療方法:

END

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請點一點關注,分享下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健康:春天,多吃點蔬菜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