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藥,有這麼一個江湖傳聞,它不止在廣大患者群體中流傳,也在很多醫生之間廣為傳播,那就是:有了胃病,吃奧美拉唑準沒錯。事實上也有很多人就是這麼做的:胃疼了,吃一粒;胃脹了,吃一粒;胃酸了,還是吃一粒奧美拉唑。關鍵是,這個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還真的很有效。
在臨床上,以奧美拉唑為代表的質子泵抑制劑(PPI)作為抑制胃酸最有效的藥物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慢性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根治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被稱為“胃病神藥”。以至於醫學考試中只要關於胃病的選擇題,不看題幹就盲選“奧美拉唑”一般都不會錯。
那麼奧美拉唑究竟是何德何能有如此功效?胃生病了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用它來治病嗎?今天,消化專業出身的吳醫生就以奧美拉唑為例,給大家捋順捋順PPI的日常使用誤區和注意事項,讓大家明明白白吃藥,安安心心養胃~
PPI的抑酸機制我們體內無時不刻地存在著各種粒子交換,氫離子就是胃酸的有效粒子成分。在細胞膜上存在一種依賴能量的離子泵,這個泵的作用就是將鉀離子和氫離子進行交換, 氫離子被排出,形成胃酸來消化和分解食物。奧美拉唑這類藥物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通過抑制胃壁細胞膜上的氫-鉀ATP酶泵(這是分泌胃酸的最後一步),從而有效地阻止胃酸分泌,因此被稱為“質子泵抑制劑”。
我們為什麼要抑制胃酸分泌大家都知道,胃酸,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鹽酸,是促進食物消化的重要消化液,對我們的消化功能順利執行意義重大。但其實另一方面,它也是引起各種胃病的元凶之一。過多的胃酸會產生對胃黏膜有腐蝕的作用。在生理狀態下,胃酸之所以能消化食物的同時不損傷胃粘膜,就是因為胃粘膜上保護屏障的防護作用。胃粘膜上經常附著一層弱鹼性粘液,它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擋住胃酸和胃壁接觸,我們稱之為黏液屏障。如果粘液分泌過少,或胃酸分泌過多,再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應激因素或菸酒刺激等情況長期存在,胃酸就開始慢慢侵蝕突破屏障,侵害胃黏膜形成胃炎或者潰瘍。
所以當胃酸分泌過多而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時候,抑酸藥阻止了胃酸的過度分泌,減少了胃酸的刺激,當然是“藥到病除”了。
吳醫生通總結以往的臨床經驗發現,即便是“胃病神藥”,很多患者並沒有按照常規要求去服藥,也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輕者症狀反覆,重者會引發更多的併發症。
就比如說萎縮性胃炎,除了一部分存在反酸的患者可以吃奧美拉唑以外,其它另一部分本來腺體萎縮後分泌的胃酸就減少了,這時候還吃奧美拉唑的話,就反而會加重一部分人的病情,甚至有引起胃癌的風險。這種情況就屬於不合理用藥的範疇。
那麼下面咱們就看看,PPI的使用上都有哪些誤區吧。
PPI的使用誤區常見的PPI除了奧美拉唑以外,主要還有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耐信)等,它們都在各種胃病的治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藥物現在都能很輕鬆地在藥店買到,因此很多胃病的老患者或者一些道聽途說的人犯了胃病就自己給自己開藥了。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可能存在著很多服藥誤區:
誤區一:不按療程服藥
關於PPI的使用療程誤區主要有三個表現,分別是服藥療程過短,服藥療程過長和不按規律服藥。
一般來說,對於糜爛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這類需要胃粘膜自我修復的疾病,PPI的使用療程應該在4~8周,這樣才能充分減少胃酸對於粘膜修復的干擾,使糜爛面或潰瘍面儘快癒合。經常有患者可能服用了幾天PPI後覺得胃裡舒服多了,就擅自把藥停了,或者乾脆就是斷斷續續地吃藥。這樣下來胃粘膜無法得到一個穩定的生長修復環境,自然病情就會反覆了。
而如果超療程時間服藥,也會帶來很多併發症的風險,這個我們一會兒再說。
誤區二:不考慮適應症
比起不按療程服藥的誤區來說,不考慮適應症就盲目用藥危害可能會更大一些。理論上來說,凡是與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度消化有關的胃病都可以服用PPI。在醫學權威資料庫UpToDate裡,關於PPI治療的適應症包括: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胃泌素瘤綜合徵(也叫卓-艾綜合徵,一種高泌酸伴潰瘍的疾病)、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根除。
所以就像前面提到的萎縮性胃炎用藥那樣,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肚子疼、胃痛就吃奧美拉唑的人,就存在著超量或超適應症的用藥情況。要知道,PPI只是起到一個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而不是止痛藥,並不能包治百病。
而如果長期超量或超適應症服用PPI的話,可能會引起消瘦、腸道菌群紊亂、腹瀉以及鈣、鎂、維生素B12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不良,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萎縮性胃炎癌變、阿爾茲海默症或腎功能不全等疾病,以上這些PPI的副作用都是經過大量研究被證實的,需要引起注意。
誤區三:不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有些朋友在服用PPI的時候,雖然也按醫生說的去注意使用的時機和療程了,但是由於沒有告知同時在服用其他什麼藥物,導致藥品之間出現相互作用,影響療效。這些可能會跟PPI產生相互作用的藥物有:
1.血小板聚集抑制劑 氯吡格雷;
2.HIV蛋白酶製劑 利匹韋林、阿扎那韋;
3.免疫抑制劑 甲氨蝶呤。
如果在決定使用PPI之前你在服用以上這些藥物中的一種,那麼最好跟自己的管床醫生或門診醫生說一聲,避免出現藥物相互作用。
以上這三個誤區在平時的生活中中招的人一定不少,別看奧美拉唑這一類PPI能耐不小,但是如果不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後患無窮啊。
如何科學合理地服用PPI為了避開上面提到的三個誤區,也為了我們能通過服用PPI這一類抑酸藥更好地緩解身體的不適,吳醫生給大家以下幾個建議:
1.餐前半小時服藥 PPI最佳的服用時間為餐前30~60分鐘,如果每天只吃一次,那麼推薦早餐前服藥。有研究表明,餐前一段時間服用PPI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質子泵,從而讓藥效發揮到極致;
2.避免同時使用抑酸藥 一般情況下來說,一種抑酸藥就足以應付相應的場面了。除了PPI以外,傳統的抑酸藥還包括H2受體拮抗劑、前列腺素E類似物等,如果同時使用非但不能提高抑酸效果,反而會使二者藥效降低,還增加了副作用的風險;
3.不要擅自停藥或自行間斷用藥 胃病的治療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雖然PPI的使用可以在短期內就有所效果,但如果擅自停藥或間斷用藥,會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出現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多,加重症狀;
4.注意服藥時常 消化性潰瘍的療程一般胃4~8周,非甾體抗炎藥所致潰瘍至少8周,而幽門螺旋桿菌根除一般不超過2周,雖然都是在使用抑酸藥,但是療程長短還是有所區別的,過長或過短的用藥時間都不會對病情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
5.注意藥物間的反應 如實同醫生描述自己曾經或未來計劃服用的其他藥物,有醫生定奪治療方案。
總之,對於PPI的使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按醫囑服藥和停藥。
合理用藥任重道遠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但在吳醫生看來,這句話極具誤導性:這會讓一些人誤以為自己真成了“專家”,並且對別人的病症指手畫腳。在我之前出門診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患者,在他等待排隊的時候就會跟周圍人閒聊,甚至會幫我“看病開藥”:“你這潰瘍吃奧美拉唑就好了,不信你看到了醫生那裡,他也就會這麼開”。
其實多半患者看下來,我確實會給潰瘍的患者開一些抑酸藥,再配合粘膜保護劑來進行治療。但是在合理用藥的範疇來說,醫生開藥可不僅僅是因為是潰瘍,所以開抑酸藥這麼簡單。別看每個人開的藥可能是一樣的, 但是根據不同的症狀和檢查結果,在腦子裡思考的流程都是因人而異的。
一般在開藥時,我們會考慮患者的症狀和診斷,並結合年齡,發病時長,家族史,藥物史,手術史,過敏史等等,甚至還要想到醫囑依從性是否良好。遠的不說,就說今天聊到的奧美拉唑,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胃病神藥”,胃疼了吃一粒基本都有效果。但殊不知它還有這麼的學問吧,不光有療程的規定,還有併發症和藥物相互作用的隱患,就連什麼時候吃都挺有講究的。
在國外,處方藥是被嚴格把控的,而這一點在國內其實藥店做的並不理想。把控處方藥不是讓老百姓吃藥不方便,更多的是從合理用藥的角度去考量。
最後吳醫生還是要提那句老話:是藥三分。希望大家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後,都能對藥物的合理使用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在服用或停用藥物的時候多聽大夫怎麼說,多看看說明書,也可以多來查查相關的科普文章。相信這樣做了, 一定會少踩幾個誤區,更高效的達到理想的療效。
參考文獻Wolfe MM, Sachs G. Acid suppression: optimizing therapy for gastroduodenal ulcer heal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stress-related erosive syndrome.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8:S9.劉政和,李利安.質子泵抑制劑相關不良反應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2019,24(4):251-254.汪秀梅,羅金鍵,王康康.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併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誌,2019,48(24):3074-3076.第九版 《內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