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健康幸福,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和追求。要健康幸福,就要注重養生實踐。中國的傳統養生,注重的是養德與養心並重。孔子說“君子先慎乎德”,荀子說“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唐代大醫孫思邈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以上諸多金玉良言,告訴人們養道德是養生的重要根基。孟子是繼孔子之後最出色的儒學大師,說“善養吾浩然之氣”,告訴人們養心氣是養生的關鍵所在。養德養心,是健康幸福的基礎和前提。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此有很多論述,比如:“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強調的是養德。“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以上所強調的養心。終是助人為樂好,世情看淡即天書。以前偶然讀到國醫大師裘沛然的一首《論養生》的詩,印象比較深刻,至今仍歷歷在目、瞭然於胸。其詩曰:“從來得失有乘除,窮達區區莫問渠。終是助人為樂好,世情看淡即天書。”此詩雖用語通俗易懂,但哲理豐富深刻。讀懂養生的天書,掌握養生的要義,就要看淡得失與窮達。得與失從來都是相互抵消的,窮與達只不過是區區小事,不必縈縈在心、斤斤計較。認清得與失、窮與達之間的乘除關係,做到助人為樂、看淡世情,便是讀懂了健康幸福的養生天書。看淡世情,助人為樂,擁有善良恬淡的心境,是健康幸福的養生良方。德為修身之基,善為養生之本。以德為先,為善最樂。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多做一些幫助他人的善事,不但會讓他人快樂,而且還會使自己舒心。心靜見自性,心淡治根本,靜淡是健康幸福的養生真諦。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人要能看淡世情,根本在於內心靜淡。唯有內心靜淡,才能眼、耳、鼻、舌、身五官皆淡。淡則養心益身,濃則亂心損身。正如古人所云:“萬病之毒,皆生於濃。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噫,濃之為毒甚矣!吾以一味藥解之,曰淡。”古人云:“心性見之事功,心性方為圓滿。”面對紛繁複雜、物慾橫流、誘惑頗多的塵世,努力做到看淡世情、清心寡慾,助人為樂、自得其樂,慈祥平和、氣定神閒,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們應當堅持“以忠信篤敬為修持,以作善降祥為受用,以樂天知命為依歸。”無數事實證明,修身立德、養心養性,是健康幸福之本源。凡事要想得開,凡事要看得透,凡事要拿得起,凡事要放得下。少些怒火怨氣,不傷肝損肺;少些焦躁妄動,不自尋煩惱;少些功利之心,不雜念擾心;少些魂牽夢繞,不斤斤計較。如此,才能知足向善守本心,健康幸福過生活,努力打造淡泊寧靜、從容自如的人生境界。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水腫”是水喝多了嗎?醫生提醒:6種“水腫”可能是疾病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