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零食、飲料等各種包裝食品,每個都包裝得花花綠綠,有不少還寫了一些有健康宣告的文字。上面寫的東西到底都代表了啥?無糖食品真的沒有糖嗎?無新增食品真的沒有任何新增嗎?
營養標籤,其實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含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健康宣告等一系列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食品的營養資訊,以便更加科學地選擇我們需要的食物。
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通常有三項主要內容,從左到右依次為營養成分的名稱、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營養素參考值(NRV%)。
不同的食品包裝上營養成分大同小異,在中國所有的營養成分表的共同點是都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它們列在最左邊一欄。當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點,商家還可選擇性地新增一些營養素成分,比如奶製品通常會新增“鈣”,粗糧製品經常會新增“纖維素”。
中間一列通常是用每100g或者100ml可食用部分為單位。
右邊一列NRV%即營養素參考值,營養素參考值依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而計算得出的。
例如營養學家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60g的蛋白質,上圖中,每100毫升奶製品中含有3.5g蛋白質,剛好佔推薦量5.83%(約等於成分表上的6%),這就是我們NRV%的含義。如果整盒奶有250毫升,當你喝完它時,你就完成了今日蛋白質攝入任務的26%。
營養聲稱又可以分為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是一些對食物營養特性的確切描述。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食品包裝上寫著“高鈣”、“低脂”、“無糖”、“富含纖維素”之類的字眼,這其中的“高”、“低”、“無”、“富含”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含量聲稱。又或者某食品上寫明“增加了50%的維生素C”,這就是與同類常見產品的比較聲稱。
這樣的聲稱不是商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必須按照國標GB28050的標準。
以含量聲稱為例,比如依據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0.5克時,就可以聲稱“無糖”,並且這裡的糖指的是蔗糖,不包括澱粉、纖維素在內。
同樣,比較聲稱中,例如“脂肪含量減少25%”是指與參考食品的脂肪比含量減少25%,並且被聲稱的營養素必須要被列在營養成分表中。這裡的參考食品指的是被消費者熟知或者容易理解為同一類的食品。
關於營養成分中的反式脂肪酸
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量低於0.3g的可以聲稱不含反式脂肪酸。
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酸是不好的,國標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品標籤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因此,購買包裝食品時,若看到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標籤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品。
含有下面這些成分的也是反式脂肪酸: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精煉植物油、人造黃油、植物黃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麥淇淋(馬淇淋)、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也要儘量注意避免攝入。
關於配料表
用量最大的原料排在第一位,最少的排在最後一位。比如下圖的這個飲料裡面最主要的配件是水和白砂糖,其實就是糖水嘛!所以也沒有太大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