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黃帝內經》是一本書看了會後悔的書呢?開啟《黃帝內經》第一頁,看到了黃帝的第一問: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其實不然,上古時期大多數人都長壽是因為他們大多懂得養生之道,能夠取法於陰陽變化的規律起居生活,並加以適應和調和。
難道現在的人都不懂養生之道嗎?不是的,讀了《黃帝內經》之後我才知道,並且有點後悔,後悔自己沒有早點知道長壽的祕訣,生命之道。
其實,想要長壽不能向外界求助,不能靠吃藥、尋醫,健康需要的是“求自己”。何為“求自己”?《黃帝內經》中講:生命健康最重要的是“向內求”,是需要找內在的原因、內在的方法。
所以,治病最重要的方法其實不是“吃藥”,“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世界上的人最珍惜也最不珍惜的就是生命了,人們都認為生命是最最重要、珍貴的,可是一旦忙碌起來,第一個被遺忘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同樣現在人有個特別大的問題,那就是沒錢人將來肯定看不了病,有錢人也未必看得起病,我覺得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講,最關鍵的是如何用《黃帝內經》,也可以說我們的傳統醫學來自救,也就是“求自己”。
那麼可能有人就會問了,《黃帝內經》是如何告訴我們自救這個問題的?我們所謂的學經典,其實都是在給我們一種世界觀,怎麼去看這個世界。就比如學習中國的傳統經典,不管是哪本書,無論是《易經》還是《道德經》,都是在講這幾個核心問題:陰陽、五行、中庸等。
《黃帝內經》會給你一個很好的世界觀,就是說看待世界的時候,你要換一種腦子看這個世界。就比如說,如果我們知道心在跳了,是不是就知道自己可能有病。
可能我這樣說,你們不是太了解,換句話說,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心在跳,是不是說明自己是正常的,你連喘氣的聲音都聽不到,那你就是一個健康的人。
什麼時候,當你注意到自己的呼吸了,那麼就說明你病了。一個人如果開始注意自己的心臟、心跳甚至是自己的呼吸,那也就說明他注意到的地方出問題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內經中說道: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做到心中有數,事到臨頭方能泰然自若,不亂方寸。
身邊的朋友總是跟我抱怨,《黃帝內經》醫理講的極好,深入淺出,大概難處就是文言文了。
因此,我每次遇到這種問題,都是極力推薦他們可以閱讀這個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他們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成立於1980年的中央級出版社,也是國家唯一出版中醫古籍的出版社,尊重原著是必須的,它會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2本僅需要59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