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

“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蓋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於子醜五更之後,當陽氣未復,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洩不止也。”《景嶽全書》

二、

張景嶽對丹溪“黃芩白朮乃“安胎聖藥”之說有異議,在《婦人規》中說“凡妊娠胎氣不安者,證本非一,治亦不同。蓋胎氣不安必有所因,或虛或實,或寒或熱,皆能為胎氣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執,也不可泥其月數,但當隨證隨經,因其病而藥之乃為治善,若謂白朮、黃芩乃安胎聖藥,執而用之,鮮不誤矣。”

三、

龔其恕老師自擬參麥二葉四皮湯用以治療燥咳,頗有效驗,一般一至二劑即愈。方劑組成:沙參30克,麥冬15克,霜桑葉枇杷葉瓜萎皮梔子皮各10克,鮮藕、梨皮、鮮西瓜皮各50克,杏仁、浙貝各12克。若咳嗽喉痛,聲音嘶啞,咯血或痰中帶血,可加阿膠(烊化)生地各30克,丹皮15克。若併發百日咳加廣百部,清半夏,炙紫苑,款冬花各12克。

四、

嘉興已故老中醫周蘭若老先生治痛經經驗:

1.寒客胞脈,治以壯督暖宮。

2.瘀熱相結,治宜消瘀通絡。

3.氣滯血瘀,主以疏肝調衝。

4.肝腎陰虧,治仿乙癸同源。

5.血虛痛經,法當調養心脾。

6.氣血下陷,選用昇陽調經。

五、

《女科經論》:“善治癥瘕者,調其氣而攻其血,衰其大半而止。”對於頑痰一類疾患,可用辛散鹹軟以化痰散結,古方為礞石滾痰丸

六、

從中醫角度看,老年貧血屬於祖國醫學"脾腎虛衰”範疇。祖國醫學認為:血液滋生於脾胃;而根源於腎。腎虛精髓不足,血液化生虧虛,則形成貧血。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生殖,腎氣之充盛與不足,決定人衰老的早遲和壽命的長短。所以,腎氣衰,元氣就衰,元氣衰,正氣就虛,不少資料表明,老年腎虛時,性腺功能低下,使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因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值降低。脾為後天之本,主消化,乃氣血生化之源。衛氣的生成,元氣的充盛,正氣的強弱,均有賴於脾的滋養。脾胃健運則氣血有餘,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精血內虛,諸症蜂起。西醫認為老年人胃壁細胞萎縮,胃酸分泌減少,維生素B12吸收不足。若食物中再缺乏維生素B1、葉酸或鐵質,則更易導致貧血,老年貧血,以繼發性為主,多見於消化、泌尿系疾病、感染及腫瘤等。這些說法,與中醫“腎主髓”,"脾主運化"的理論是一致的。

七、

老年貧血的治療原則,應是溫腎陽,填精血,健脾益氣,使其精血充盈,元氣強盛,營衛調達。故應選用黃芪、黨參,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仙茅、熟地黃,溫腎助陽,扶元氣虛衰,佐以陳皮理氣調中,鹿角霜補腎生血,當歸活血益氣,菟絲子補腎添精;雞血藤、熟地黃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滋陰。文獻表明,鹿角霜、熟地黃、當歸、大棗,含有豐富的鐵質,配以白芍,在促進骨髓代謝,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生,改善血凝狀況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八、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西苑醫院張榮顯主任醫師透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歸納出了治療小兒脾病十二法,供各位同道參考。

1、健脾利溼祛風法:防風、白芷、薄荷、醋柴胡、陳皮、厚朴各5克,蒼朮、白朮、鮮藿香、炒神曲、炒精芽、炒谷芽、炒雞金、益元散(包煎)各10克

2、理脾和胃、除溫化痰法 :陳皮、姜半夏、黃連、枳實、甘草各3克,茯苓、焦山楂、炒麥芽、炒神曲、瓜蔞仁各5克,生薑2片,大棗2枚。

3、調理和胃、清熱利咽法 :藿香、大腹皮各8克,蒼白朮,陳皮、馬勃各5克,厚朴、砂仁各3克,焦三仙、銀花、牛蒡子、菊花、桔梗各10克。

4、調理脾胃、利水止瀉法: 土炒蒼白朮、陳皮、炒扁豆、甘草各3克,厚朴、豬苓、澤瀉、茯苓、焦山楂、炒車前子、山藥各5克,生薑2片,大棗2枚。

5、健脾除溼,疏散風寒、理氣化痰法: 藿香、紫蘇、大腹皮、桔梗、茯苓、陳皮、白朮、杏仁、半夏、荊芥穗各10克,厚朴、甘草各5克。

6,燥脾除溼、化痰定喘、理氣和中法: 橘紅、半夏、桔梗、薏苡仁、批把葉、旋復花、茯苓、焦白朮、前胡各6克,焦三仙10克。

7、助陽補氣、健脾利溫法: 黨參、茯苓、炒白朮、薏苡仁、桔梗、山藥、炒蓮肉、炒扁豆、陳皮、澤瀉各6克,焦三仙 10克,砂仁2克,大棗4枚

8、健脾利肺除溼、清熱止咳定喘法: 土炒蒼白朮、厚朴、陳皮、炒杏仁、桃仁、冬瓜仁、薏苡仁、桔梗各5克,蘆根、黃苓、焦三仙各10克。

9、宣肺理脾、定喘止咳法 :陳皮、清半夏、蒼白朮、厚朴、茯苓、焦檳榔、炒杏仁、瓜萎仁、蘇子、前胡、旋復花、枇杷葉,荊芥穗、炙甘草各5克。

10、補中健脾法: 南沙參,茯苓、蒼白朮、青皮、陳皮、竹茹各5克,半夏、枳売、炒雞內金、麥冬,生甘草各3克,焦三仙各10克。

11、調理脾胃、消散積滯法: 焦三仙各10克,萊菔子、茯苓、連翹、半夏、陳皮、炒雞金、蒼白朮、紫蘇梗各6克,砂仁、熟大黃各2克,甘草3克。

12、寬中理氣、調和脾胃法 :藿香梗、蘇梗、大腹皮、桔梗、豬苓、焦白朮、半夏、陳皮、竹茹、澤瀉各8克,焦三仙、六一散各10克、厚朴3克。

九、

研究證明,不少活血化瘀藥物具有調動機體內在抗病能力,改變病變區的血液迴圈,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間接地發揮了抗菌效能,特別是含有小檗鹼成分的植物如黃連、黃柏、十大功勞、三顆針等,不僅具有直接抗菌作用,還能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

十、

藁本、甘松各1-5g同用,或取羌活、藁本各1-2g同用,均可引藥上行至腦,有醒腦開竅之功。

6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辯證治陽痿,郭某,37歲,舉而不堅,屢用補腎壯陽藥品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