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十人九胃病”,胃病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常見消化疾病,同時,胃病也被很多人忽視。
常見的胃病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有部分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引起胃不適。
胃病易被忽視,一旦胃部發生了病變,很難被及時發現,一方面是沒有特異性表現,另一方面是大多數人忽視胃鏡檢查。
胃病越來越多,離不開4個習慣,對照一下,你佔了幾個?習慣一:不吃早餐
早餐對一個人的一天是至關重要的,能為人體提供熱量和營養,如果從來不吃早餐或不習慣吃早餐,會使胃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可消化,從而會損傷胃黏膜,甚至出現返流,損傷食管。
長期不吃早餐,容易誘發胃潰瘍,還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主要是早餐不吃早餐,膽汁不能及時被利用,容易引起膽汁量增多,促使結石形成。
習慣二:經常熬夜、吃宵夜
現代人經常熬夜已成為常態,但熬夜時,會促使熱量消耗,從而易出現飢餓的情況,很多人在睡覺之前,會加個餐——吃些宵夜,這樣容易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使食物滯留在胃部,易引起胃脹、胃痛、不消化等症狀。
此外,經常熬夜時吃宵夜,還會降低睡眠品質,不利於大腦休息,易引起神經衰弱。
習慣三:無辣不歡
實際上,胃黏膜很脆弱,飲食上不注意很容易損傷它,尤其是吃些刺激性較大的食物。
現代人為了追求更刺激的口味,很多人吃辣吃得很多,正所謂是“無辣不歡”,但這樣很容易刺激胃黏膜,使其充血、水腫,從而誘發胃腸疾病。
習慣四:吃飽就躺著(或睡覺)
現代很多人因工作原因,在吃完午飯、晚飯後,就會躺著玩手機、或找個地睡覺,然而,這一做法,容易使胃部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乳糜,還容易出現返流,引起胃不適。
一般來說,食物從胃部徹底排空進入小腸,大約需要4個小時,也就是說,大概需要是兩餐相隔的時間。
如果食物還沒來得及消化吸收,就躺著或睡覺,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異常。
1,飯後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吃飯不香,體重逐漸減輕等,小心是慢性胃炎、或慢性萎縮性胃炎;
2,飯後不久出現上中腹痛,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常伴有噁心、嘔吐、積食感,小心是胃潰瘍,尤其是在秋季,更應注意;
3,突然發作的上腹劇烈疼痛,同時有飲食不節或受涼的情況;坐臥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等,小心是胃痙攣,多在1-2個小時後自行緩解;
4,飯後腹部脹痛,伴有噁心、嘔吐,偶有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現;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肚臍上方或胸骨下方能摸到硬塊,小心胃癌。
保護好胃部,預防癌變,做好5件事:1,三餐最好定時定量
尤其是早餐,最好在7:00—9:00之間就餐,而午餐最好在11:30—13:30之間就餐,晚餐在18:00—20:00之間就餐。
規律飲食,儘量做到不暴飲暴食,同時吃飯時要控制好速度,細嚼慢嚥,大約在15-20分鐘左右吃完為宜。
將食物咀嚼得更細,是為了減少胃的消化負擔,同時利於胃的正常消化。
2,保持一個好心情
其實,患有胃病,除了與飲食有關,也與情緒有關,如果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下,如生氣、焦慮、抑鬱等,總之,情緒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誘發胃部出血。
調整好情緒,保持一個好心情,利於增加食慾,還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3,避免著涼
俗話說“胃是喇叭”,當胃感覺不適,就容易出現一些症狀,而胃又是一個“喜溫”的器官,如果胃部著涼,或吃了生冷的食物,都易引起胃部不適。
此外,還要注意,胃也怕燙,如熱水、剛出鍋的飯菜,沒等涼就吃進去,容易損傷食管黏膜、胃黏膜,誘發炎症,所以,平時儘量喝溫水,大約在37℃就行。
4,適量飲酒
胃酸受到相應的刺激才能分泌,但是任何過度的刺激都會對胃造成損傷,如酒精。
雖說酒精不能直接使胃部癌變,但會加重胃病。如果平時有其他不良飲食習慣,就會增加胃部癌變的可能。
平時儘量適量飲酒,對男性來說,每人每天酒精量攝入不超過25克為宜,對女性來說,每人每天酒精量攝入不超過15克為宜。
控制好酒精量的攝入,還利於減輕肝臟、腎臟的代謝負擔,利於身體健康。
5,經常按摩腹部
平時感覺胃部出現不適,如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時,在腹部上下輕輕按摩,有助於促進食物消化,改善不舒服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