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不良的飲食嗜好和習慣就等於慢性自殺,這不是聳人聽聞或故弄玄虛,而是醫學專家的忠告。可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問題卻常常被人們忽視,就是我們自己,在平時享受美味佳餚的時候誰又會想到它的嚴重後果?!一般家庭把吃飽吃好作為標準,是否營養、科學則很少去考慮,更無暇顧及。因受文化水平、經濟能力、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庭對飲食科學營養認識不夠,烹飪方法單調,僅憑自己的知識愛好和經驗操作,基本處於一種盲目狀態。縱觀現實生活中,許多家庭和個人都存在不良飲食嗜好和烹飪習慣:

1.觀念陳舊。多年形成的飲食觀念和習慣很難一下子改變,特別是經歷過生活困難的老人和一部分從農村走進城市的人。雖然生活環境和家庭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觀念依然停留在幾十年前,停在過去生活的環境中。面對剛剛富起來的生活和較豐裕的物質,依然堅持“人是鐵,飯是鋼”,吃得好,身體就好的理論。總在讓家人吃飽吃好的圈子裡做文章,看似無錯的觀念今天已經落後了。肥胖帶來的一系列疾病無論如何講總是與吃緊密相關。這怨不得別人,只能從自身找原因,找解決的辦法。說這些並非是反對人們吃好,而是希望人們瞭解一些吃的學問。

2.口味偏頗。喜鹹、喜甜、喜油炸食品、喜油多肉肥;喜醃菜、泡菜、酸菜;也有的喜好精米白麵,長年不變,品種單一。在調查中也發現,一家人的飲食習慣往往與家庭主婦的嗜好有極大關係。家庭主婦(也可能是主男)一定要明白,家人的健康,甚或家族幾代人的健康與你的烹飪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責任重大,不講求科學飲食不行啊!

3.過分節儉。節約當然沒有錯,但不能太過。有的家庭吃飯時總勸別人多吃,尤其糟糕的是“就剩這一點了,加一點吧”,把剩下的飯菜勻給家人,常使家人吃到十成,甚或菜渣油底,有點腐爛的食物也捨不得倒掉,好像只有吃進肚子,沒有浪費,才心安理得。有些老人,看到超市便宜的肉和菜總會多買一些,我們要知道,“買家沒有賣家精”,當降價促銷的時候,往往都因為保質期快到了,已經不適宜存放,可有些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些家庭的冰箱經常冷凍著一年前的魚蝦和肉,不知已經超出保質期多少倍的時間,有的已經發黃變質,還捨不得吃,這些極其不好的習慣,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會造成傷害。遺憾的是許多人,特別是老年人依然如此,且並不自知,更無奈的是別人告訴他們道理及如何處置的方法後也不會接受。吃掉的後果他們並不清楚也不會去考慮,扔掉是絕對不行的。

老年人的飲食已不能與青年人等同。而老年人的觀念,知識結構,對科學飲食的認識也與青年人有一定差距。這並非可有可無,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識,老年人應補上這一課,認真審視一下自己原有的飲食習慣,有那些不科學、不利於老年健康的部分需要改進。不能只管吃得舒服,不計最終後果,要從老年人自身狀況和特點出發,下決心改變不良的飲食嗜好,逐步培養適宜老年人生活的飲食習慣,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注意三少:少鹽、少甜、少油脂,以清淡為主。

堅持三不:不偏食、不挑食、不拒食,老年人早已過了隨意吃喝的年齡,不應單從愛好考慮吃什麼,而應從身體需要什麼出發安排飲食,確保全面、合理。

飲食有節。老年人忌飲酒過量,忌暴飲暴食,平時做到飯吃八成飽,這是一個模糊概念,得自己在生活中注意把握,總之,無飽脹感覺就好。專家提醒我們,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忠告。而我們一般家庭因孩子、孫子上班上學的緣故,生活中常把這個規律顛倒了過來,早飯湊合,午飯將就,晚飯一家團聚,炒菜燉肉飽餐一頓。這是人們的無奈,然而卻是一種極不好的習慣,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理智地思考後還是應該改一改!

9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春節特輯】歡度牛年春節 小心謹“腎”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