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續的基本物質,為生命活動提供各種營養素。營養素是食物的“標籤”,人們透過分析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種類和含量來評估食物的營養價值,搭配日常膳食。其實,食物還有另外一個“標籤”,即食物的效能,包括性、味、歸經。這個“標籤”使食物除了具備食用功能外,還具有了藥用價值,在提供營養的同時,還起到了養生、防病、療疾的作用。
1.食物的“性”
食物的性分為熱、溫、寒、涼、平五種。其中,熱、溫具有共同性,溫的程度次於熱;寒、涼具有共同性,涼的程度次於寒。食物的性取決於其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反應。適用於熱性體質或病證,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解毒等功效的食物為寒性或涼性食物。寒性食物如馬齒莧、蒲公英、魚腥草、蓴菜、苦瓜、冬瓜、西瓜,涼性食物如絲瓜、黃瓜、莧菜、芹菜、綠豆、鴨肉。適用於寒性體質或病證,具有溫經、散寒、溫中、昇陽等功效的食物為溫性或熱性食物。熱性食物如蜀椒、乾薑、花椒、肉桂,溫性食物如韭菜、茴香、蔥白、羊肉。平性食物的寒熱屬性不明顯,較為溫和,具有補益、滋養的功效,如粳米、小米、山藥、蓮子、牛肉。
2.食物的“味”
食物的味具體指的是味道,主要有酸、苦、甘、辛、鹹五種。除了滿足人不同的口感,味還具有特殊的功效。味酸的食物具有收斂、固澀、生津的作用,如烏梅、石榴、檸檬、山楂。味苦的食物能清熱、瀉火、燥溼,尤其善瀉心火,如蓮子心、苦瓜、苦杏仁、魚腥草。但苦寒之品易傷脾胃,所以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應少食。味甘的食物一般性平和,具有滋補的功效,如枸杞、桑葚可補益肝腎,龍眼肉可補益心脾,大棗可養心安神,百合、蜂蜜可潤肺滋陰,山藥可平補肺脾腎。味辛的食物具有辛散、行氣、溫中的作用,如干姜、生薑可溫中焦脾胃,佛手、香櫞可疏肝解鬱,蔥白可發散風寒。味鹹的食物可軟堅散結,如昆布、海藻、鱉甲。
3.食物的“歸經”
食物的歸經是指某種食物會選擇性地對某個臟腑及其經絡發生明顯的作用,歸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基於食物應用規律的總結。如龍眼肉、大棗、蓮子養心安神,歸心經;百合、玉竹滋陰潤肺,歸肺經;佛手、香櫞疏肝理氣,歸肝經。
食物的性、味、歸經決定了食物的效能,使食物具有了一定的功效,對人體起到了補、瀉、清、澀、散等作用。瞭解食物的效能及功效,在日常膳食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更有益於健康。
(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路,侵刪。)
審校:石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