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從古至今,人們對吃總是尤為重視。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吃”。有道是,人間最美四月天。在風景如畫的日子裡,我們不僅要吃得有滋有味,更要吃得健康。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屬於4月的美食,囊括的“水陸空”,以饗大家。

春吃“水3寶”,健脾祛溼氣

1.芡實:補腎精、健脾胃

說到水生美食,大家很容易想到蓮藕、荸薺……但有一種食物常被忽略,它就是芡實。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性平,入脾、腎、胃經,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之效。暮春時節溼氣重,吃點芡實,補脾固腎。脾好,運化水溼的能力也就強了;腎好,體內部分溼氣也可以通過尿液順暢地排出體外。

芡實生吃可補腎澀精,炒制後食用,則可以健脾開胃,日常可根據需求選購。

生芡實以粒大完整、乾燥、色澤白淨、碎粒少、無蟲蛀、無粉屑及無雜質者為佳;顏色暗黃,內種皮為褐紅色的,品質較差。購買炒芡實,有條件可用牙齒咬咬,鬆脆易碎者為佳,如果口感帶韌性表明受潮,不宜購買。

芡實蓮子茯苓粥

材料:芡實 30 克、蓮子(去心)30 克、茯苓10 克。

做法:將芡實、蓮子和茯苓洗淨,浸半小時,加入適量清水,文火熬製約1~2小時成粥樣,調味即可。

2.綠豆芽:滋陰腎、調五臟

綠豆芽性涼味甘,不僅能清熱解毒,還可滋陰補腎、調和五臟。

春天人體內陽氣上漲,但溼氣卻沒完全退散,陽氣便容易被溼氣所困,疏洩不了。溼熱化火,容易導致喉嚨發炎、嘴巴生瘡、口腔潰瘍等症狀,此時不妨吃點綠豆芽。

在烹調上,建議使用熱鍋快炒,可以加點薑絲或加點醋調味,前者中和寒性,後者防止維生素的流失。

醋烹豆芽

材料:綠豆芽300克,蔥段、油、味精、鹽、醋各適量。

做法:綠豆芽開水焯燙,撈起控水。炒鍋裡放油、蔥段、鹽和味精,放入綠豆芽,同時倒入醋,翻炒幾下即可。

3.茭白:解熱毒、利二便

茭白,即茭筍,因其白芽似筍,嫩若皎玉,故而得名。中醫認為,它性味甘寒,能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

作為水生食物,茭白易感染薑片蟲,如若生吃,便可能吞入薑片蟲的囊性幼蟲,導致薑片蟲病,從而產生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不適,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甚至死亡。

同理,荸薺、菱角、蓮藕等水生食物,也切勿生食。

茭白肉絲

材料:茭白、豬肉、彩椒、蠔油、玉米澱粉、油、鹽。

做法:茭白、彩椒、豬肉均切絲,肉絲加蠔油、玉米澱粉醃製十分鐘。鍋內倒油,加入肉絲翻炒至變色,加入茭白翻炒,然後加入彩椒,翻炒均勻後,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它是地裡土黃金,消食防便祕

說起埋土裡的菜,你會想到什麼?土豆?蘿蔔?芋頭?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地裡的土黃金”——春筍。

春筍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且春筍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常吃還能防便祕。

春筍含草酸高,若用筍片、筍丁炒菜,可先用淡鹽水將春筍煮開5~10分鐘,既能減去澀味,也能讓味道更鮮美。

需注意的是,春筍含粗纖維較多,患有嚴重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下端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的人,均不適合食用。

姜蔥炒春筍

材料:春筍半斤、香菇、胡蘿蔔、蔥絲、薑絲、油、鹽適量。

做法:春筍切塊焯鹽水後備用,鍋裡下油,下薑片,紅蘿蔔片爆香,放入春筍,香菇炒勻,將熟時下蔥段,調味即可。

樹上天然“補腎果”,養血潤腸燥

在以前,農村有句俗語,叫“四月桑葚勝人蔘”。四月一到,紅色、黑色的桑葚果子便掛滿枝頭。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寒,還有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而桑葚色黑,根據五色入五臟,黑入腎,能補腎養血,滋陰去虛火。有助於改善陰血不足造成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等症狀。

吃新鮮的桑葚,要選紫黑熟透的。桑葚也可以晒乾或略蒸後晒乾,再製作成桑葚冰糖飲、桑葚蜂蜜膏等,既增加口感,又延長保質期。

桑葚偏寒,不宜多食,每次20~30顆為宜。糖尿病患者以及平素大便溏薄、脾虛腹瀉患者忌食。

此外,桑葚表面凹凸不平,易藏蟲卵。建議買回來的桑葚,可用涼開水加鹽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後在用清水沖洗乾淨,食鹽能刺激蟲卵跑出來。

桑葚冰糖飲

做法:取桑葚40克、冰糖20克,加水同煮,代茶飲。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何預防老人風溼?風溼的四大造成原因,記住這六點,越活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