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子的印象中,自己居住的這個東北小城只有過了“清明”之後,才算是踏踏實實到了春天。可以外出遊玩踏青,享受春天的明媚Sunny。但是在一早一晚的時候,還有些涼意襲人。有幾位老年朋友問華子,在春季應當如何養生?
華子對他們說,中國老話講的“春捂秋凍”、“春困秋乏”其中就蘊含著一定的養生道理。對於老年人來說,首先要做好“春捂”,其次還應該適當“春困”,多睡一會兒。
一、老年人春天要“春捂”
形容春天的氣溫,有一個詞叫做“乍暖還寒”。指的就是春天的氣溫,如同小孩子的臉,變得極快,忽冷忽熱,晝夜溫差很大。在大街上穿著半截袖的姑娘與穿著羽絨服的大媽可以“同框出鏡”,春天是一個讓大家“亂穿衣”的季節。
但對於老年人而言,春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因為寒冷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春季突然降溫的時候,總是醫院的急診室最忙碌的時候。有的老年人只是少戴了一頂帽子,結果被冷風一吹,頭部受涼,體溫下去了,血壓就上來了,心腦血管疾病就出來了。
老年人的體溫調節能力差,代謝慢,產熱能力低,血管狀態也不比年輕人,所以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平時有高血壓及其他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在保持規律服藥控制血壓的基礎上,一定要注意保暖。把頭、手、腳都“捂”起來,可以避免因為受涼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二、適當“春困”多睡一會兒以華子的工作經驗,每天清晨在4點到7點之間,是老年人腦梗、心梗、腦出血等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間。為什麼清晨會變成老年人的“危險時間”?因為人在剛剛睡醒的時候,心血管的負擔最大。
人在整夜睡眠的呼吸中會損耗許多水分,夜間腎臟也在工作,會濾出尿液,這些都會使血液濃縮,所以人體在清晨時,是血液最濃稠的時候。而隨著起床活動,血壓也開始升高。而春天的清晨氣溫較低,又會加重血壓升高,所以會增加誘發疾病的危險。
雖然春天日出變早了,但對於老年人來說不需要“日出而作”,春天起得太早對健康無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早晨醒了後,可以喝口水,稀釋一下血液,然後回床上再多躺一會兒,讓自己順應“春困”,把睡眠時間延長一些。躲開清晨的寒冷,等氣溫升高後再起床活動。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將睡眠稱為“眠食”,就是說睡覺與吃飯同樣的重要,睡得足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而且人們常說“春季利於養肝”,人體的肝臟自身有強大的修復功能,但這種修復功能在睡眠時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春季適當“春困”,多睡一會兒,不僅可以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還有養生護肝的作用。
三、室外運動與多梳頭老年人本身鈣吸收功能很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而在冬天難以晒到太陽,使身體中的維生素D合成減少,造成鈣吸收進一步減少。所以經過漫長的冬季之後,春季里老年人應當增加室外活動,在午後Sunny充足的時候,到戶外做做運動,晒晒太陽。飲食中適當增加牛奶、豆製品等含鈣高的食物,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引起的腰腿疼痛。
在春季多梳頭也是一個養生的好方法,梳頭可以增加對頭皮的按摩,促進頭皮的血液迴圈,對大腦神經也是一個良好的刺激,可以緩解頭痛、改善睡眠、延緩大腦的衰老。但梳頭時要注意,木梳不要過尖,力度不宜過大,不要損傷頭髮和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