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研究顯示,對80歲去世的女性解剖表明,2/3的人有乳腺癌,但是隻有4%的人死於乳腺癌。大部分人是帶病生活,並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並非死於癌症。
所以,大部分人應該擔心的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沒有癌症;如果有,能不能治癒,真正該讓人擔心的是那些致死的惡性腫瘤。
一位27歲癌症患者的自白,引發很多年輕人的共鳴。他講到癌症的其中幾點誘因:“壓力大,焦慮到失眠;吃飯基本靠外賣湊合;經常晚睡,失眠熬夜;熬夜、喝酒、暴飲暴食。”身心健健康康,多麼簡單,有時又多麼奢侈。
生死有時候是老天爺的事,有時候是醫生的事,更多的是自己的事。希望每個人都能拿回自己健康的選擇權,改變可以改變的。 醫學知識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求生牌,不要求你有多專業,至少基本健康理念、衛生保健知識要有,但學習這些不是為了和醫生抬槓。 現在的患者自我意識很強是好事,同時一知半解的狀態也很要命。
記住一句話:無知並不能立刻致命,但有些時候會加速死亡。
每個人體內都攜帶癌細胞,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在滋養癌細胞還是啟用免疫系統。關鍵在於我們對身體,影響因素的認知到什麼程度,做到什麼程度。下方這本《每個人的戰爭》,柏林和金雞雙料影后詠梅推薦,作者的身份很特殊,作者大衛·塞爾旺·施萊伯是一名醫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雙料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在31歲患癌,與腦癌做了18年鬥爭。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透過合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進行抗癌防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書。或許能喚醒我們內在的治癒力量,讓你更加了解健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