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時間上計算就佔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恢復精力和體力,保持身體健康。有關專家統計,美國每年在夜間有37500人發生猝死,其中88%的猝死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因此心血管患者的睡眠情況非常值得重視。
睡眠障礙能引起自主神經紊亂,影響人的新陳代謝,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都受到影響,可增加兒茶酚胺(特別是腎上腺素)的分泌,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呼吸加快、新陳代謝增加,提高血漿遊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大血小板的黏性,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導致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睡眠障礙與心血管病形影不離
在“雙心門診”的就診患者中,幾乎所有患者都認可睡眠的重要性,也認可良好情緒狀態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很多患者在就診時會主動訴說自己的睡眠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患者對於自身睡眠的表述當中,有幾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如“我上床挺早的,但就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哎呀醫生,我現在經常是睡到半夜就驚醒了,噩夢多”,“平時睡眠還行,但是第二天不能有事,有事的話,頭一天就睡不好了”,部分患者會以自己的現狀和之前作比較“我現在睡眠不好,每天天不亮就醒了,再也睡不著了”……
(1)睡眠障礙和冠心病
睡眠障礙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的分泌,導致神經興奮性高,心跳呼吸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大腦、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的發生率升高。
(2)睡眠障礙和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與睡眠障礙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一方面睡眠障礙可以明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另一方面心力衰竭的臨床症狀也會影響睡眠。
(3)睡眠障礙和心律失常
正常心臟節律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調節功能平衡的結果,睡眠障礙會過度啟用交感神經,交感神經過度啟用會導致期前收縮(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室顫動等心律失常發生。
因此,要重視心血管患者的睡眠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礙不只是單純的夜不能寐,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過早覺醒和醒後無恢復感都屬於睡眠障礙的範疇。若睡眠不好,建議調整生活方式,若規律生活一段時間後仍不見效,建議在醫生的幫助下調整睡眠。
長期失眠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多半下不來
許多高血壓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合併有失眠症。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可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而引起失眠。失眠對血壓有顯著的影響,高血壓病可以導致失眠,失眠常使血壓升高。
臨床中發現,高血壓患者休息得好,則血壓相對平穩,長期失眠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多半控制不理想,失眠頻發可造成血壓升高。
有實驗證實,睡眠時間在5~6小時的失眠者,血壓升高的危險係數是正常者的3.5倍;而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血壓升高的危險係數是那些睡眠超過6小時的人的5倍。
睡眠是否正常,需追溯整個睡眠變化
失眠是最為多見的睡眠異常之一,在一般人群中也普遍存在,並以慢性失眠症多見。在普通人群中,失眠的發病率為4%~48%;在符合失眠症診斷的患者中,有31%~75%罹患慢性失眠症,其中2/3以上的患者病程超過一年。
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除了分析患者的主訴外,還有較為確切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生物化學檢驗手段、生理電學檢查手段等。而睡眠異常的判斷更多地來自於患者的主觀感受。所以,當患者描述當前存在睡眠困擾的時候,通常還需要說明整個睡眠的變化情況,即從什麼時間開始出現了睡眠障礙或異常。下表用於和患者的睡眠情況作比較。
睡眠正常的客觀標準
入睡快,一般來說15分鐘左右即可入睡。睡眠深,不易驚醒,即使了,5分鐘左右後又能入睡。睡眠的時候,無噩夢、驚夢現象,猛然醒過來以後很快忘記夢境。起床以後精神狀態很好,沒有疲勞的感覺。白天工作效率高,沒有睡意。睡眠時間成人一般在6~8小時,無長期過少(少於5小時)及睡後不適感。當然,這一標準雖然較為客觀,但是真正判斷時還是需要考慮個體的差異性。同時我們也可以藉助於睡眠量表和睡眠電腦監測獲得更為準確、直觀的睡眠資料,將其作為臨床判斷的補充依據。
引起睡眠障礙的行為和認知
不良的睡眠習慣:睡眠之前過度使用智慧手機,或從事容易引發人體興奮的活動。如熬夜看刺激、精彩的視訊等,不僅不利於睡眠,也讓整個機體得不到休息,危害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認知偏差:個體相關的認知模式存在偏差,如對原發疾病本身相關的過度擔心,以及反覆思慮不愉快的事情等,容易導致睡眠不足或睡眠異常。這種過度擔心狀態如果不能發生轉變,可能就會發展成失眠或焦慮。
臨床常見的失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