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功用】
建裡,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為任脈經穴。建有立之意,裡有鄰里之稱。穴在中脘穴下1寸,下脘穴上1寸,立於胃之中下部,並有強壯內臟,防病治病之效,故名建裡。本穴具有建設中宮、運脾理氣、和胃消食、升清降濁、化溼寬中之功。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濁氣上逆,以致脘腹脹滿、疼痛、呃逆、嘔吐、食慾不振及水腫等症。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虛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1英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為足陽明胃經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脛骨外側,兩筋之間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該穴乃本經脈氣所入,為合土穴,又是四總穴、回陽九針穴之一。它既能調理胃腸,理氣消脹,化積導滯,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用於治療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內傷食積、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噯腐食臭、胸膈脹飽、大便不調、小便不暢、水腫、瀉洩、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氣平喘,用於治療咳嗽痰喘諸症;還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和胃安眠、強體健身,用於治療下肢痿痺、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胃氣不足、髒氣虛憊、小兒疳積、胃不和則臥不安諸症。
【伍用功能】
建裡健中宮,和脾胃,調升降,消食寬中;
足三里調脾胃,理氣機,化積滯,消脹除滿,行氣止痛,強體健身。
建裡以強健中宮,昇陽降逆為主;足三里以補益脾胃,和中降濁為要。二穴相合,一升一降,升降協合,健脾胃、補中氣、療虛損、增飲食、止洩瀉之力倍增。
【主治】
1.慢性洩瀉,證屬脾胃虛弱者(胃腸功能紊亂所致之洩瀉亦可使用)。
2.脾胃虛弱,以致脘腹疼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自汗、倦怠無力等症。
【操作法】
建裡:仰臥,於岐骨(劍突)至臍中連線的下3/8與上5/8的交點處取穴,或於下脘穴直上1寸定取。直刺0.8~1寸。
【經驗】
建裡—足三里伍用,為呂老之經驗。用於治療脾胃病(胃腸病)稱著。
洩瀉案例
趙某,男,45歲,工人。1972年7月5日初診。
主訴:大便時溏時洩8年。
病史:8年前因飲食不慎,以致納呆、腹痛、腹瀉,經服抗菌優、慶大黴素、乾酵母等藥而瘥。嗣後,每因飲食不慎痼疾引發,近1年來病情加重,大便稀薄,不能成形,每日更衣4~5次,伴有食慾不振,疲乏無力,腹冷喜暖,腹痛不舒。
查體:腹部平坦、鬆軟,無明顯陽性體徵所見。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以右關、尺脈為甚。
診斷:洩瀉(慢性腸炎),脾胃虛弱型。
治則:溫中散寒,健脾止瀉。
處方:建裡、足三里。
操作:上穴以2寸長亳針,刺入1.5寸,得氣後施捻轉補法,留針20分鐘,出針後每穴用大艾炷灸3壯,每日1次。
連續治療10次,病情大有轉機,飲食倍增,精神好轉,大便次數減少,日行3~4次。遵效不更方之旨,又針灸10次,諸恙悉除,大便已成形,日行1~2次。1年後隨訪,未再復發。
按語:
建裡、足三里伍用,是為治療脾胃虛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自汗、倦怠無力、腹痛、胃脘痛、洩瀉而設。以建裡升清陽、健中宮,足三里補脾胃、降濁逆,二穴參合,一升一降,升降協和,健脾胃、補中氣、療虛損、增食慾、止洩瀉之力倍增。
對於慢性腸炎,因病程長,反覆發作,治療較難,必須做較長時期的治療,才能奏效。從眾多病例臨床症狀來看,一般多以脾胃虛弱為主證,故治法以補脾助運為主,治療時針刺多用補法,否則易犯虛虛之戒,以致造成正氣愈衰,病氣愈進之局面。另外也可針灸並用,或重用灸法,且應多注意飲食,耐心治療,往往可收起沉痾之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