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心肌缺血是心臟血流灌注減少,導致心臟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援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常見胸部不適、胸痛、胸悶、心悸、氣短等症狀,尤其在體力活動、用力排便、性生活、精神緊張或勞累時症狀明顯,嚴重者可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常見症狀,一般在休息後可自行緩解,心肌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男性、高齡、肥胖、吸菸、缺乏運動、情緒波動和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此外,風溼病、梅毒、川崎病等引起的炎症、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等也可引起心肌缺血。

氧是心肌細胞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氧通過血液輸送給細胞,然而心臟不能儲存氧氣,完全依賴心肌血供獲得氧氣,因此,心肌一旦缺血,立刻就會導致缺氧,缺氧的直接後果就是心肌細胞有氧代謝受阻,產能減少,心臟活動所必需的能量供應不足,最終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此外,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細胞代謝受阻,代謝廢物不能及時被清除,也會導致心功能受損。如果心肌長期缺血、缺氧,能量供應不足,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明顯增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一旦出現心肌缺血,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比如控制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24的正常範圍內,戒菸戒酒,改善飲食習慣,少吃鹽,限制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g,適當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補充鉀元素,適當增加黑豆、綠豆、紅豆、芸豆、蕎麥、燕麥、糙米、黑米、紅米、薯類等穀物雜糧的攝入量,替代一部分白麵、大米等主食,保證魚、肉、奶、蛋等優質蛋白質的充分攝入,規律進行體育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如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如快走、慢跑、乒乓球、騎車、太極拳、俯臥撐、啞鈴等,積極治療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這些都是改善和預防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如果心肌缺血的症狀明顯,休息後無法緩解,就要考慮相應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硝苯地平、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美託洛爾等,這些藥物都可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狀,曲美他嗪則是通過改善心肌能量代謝,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和供能,從而改善心肌缺血。

此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可防治血栓形成,預防冠狀動脈血栓栓塞,阿託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可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穩定動脈斑塊,防止斑塊脫落形成血栓,這些藥物是預防心肌缺血發生和發展的有效藥物。如果心肌供血嚴重減少,應積極進行介入手術治療,同時配合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以免病情進展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不良結局。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香甜誘人的菠蘿又雙叒叕上市了,這次白癜風患者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