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傅傳剛,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擅長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與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和區域性晚期、複發性結直腸癌的手術方面成績卓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3D腹腔鏡結直腸腫瘤腹部無切口切除術”等,使結直腸手術更加微創,術後快速康復,低位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門,術後區域性複發率明顯降低。另外在結腸鏡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一;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放療有哪些副作用?
放射治療是結直腸癌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腫瘤細胞被殺死以後產生的代謝產物會引起一些全身的反應;另一方面,放射治療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細胞也會有一些損傷,這些就是放療的副作用。
放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兩大類:
1. 全身副作用:由於腫瘤組織崩解、毒素被吸收,在照射數小時或1~2天后,病人可出現全身反應,表現為一系列的功能紊亂與失調,如精神不振,頭痛頭暈,身體衰弱,疲乏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食後脹滿等,輕微者可不做處理,重者應及時行相應治療,必要時減少放射劑量或停止放射治療,也可適當進行中醫中藥調理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及對於放射治療的耐受性等。
2. 區域性副作用:由於身體各組織部位對放射線的耐受性不同,且放射線的型別、劑量、照射面積也不同,所以各組織部位的表現也不一致。
2.1 放射性皮炎:面板對射線的耐受量與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積和部位有關。鈷60治療機和直線加速器產生的γ射線和高能X線穿透力強,面板接受的放射劑量較小,反應較輕;X線治療機產生的低能X線和感應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面板受量大,反應重。臨床上大面積照射時或照射面板的皺褶及潮溼處,可出現一定程度的面板反應。
照射範圍的面板放射反應一般分為三度:一度放射性皮炎為乾性皮炎,照射區域內面板出現紅斑、瘙癢、脫毛,並有色素沉著、毛囊擴張,類似痤瘡樣改變。二度放射性皮炎為溼性皮炎,面板充血水腫,出現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破潰後可向外滲液,自覺燒灼劇痛。三度放射性皮炎為放射性潰瘍及縻爛,自覺劇痛,潰瘍難以癒合。 放療後數日或更長時間,照射部位可出現面板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淋巴引流障礙、水腫及深棕色斑點、色素沉著,稱後期反應。
放射性皮炎:乾性皮炎,類痤瘡表現。
放射性皮炎:乾性皮炎,毛細血管擴張、瘢痕增生。
放射性皮炎:溼性皮炎。
2.2 放射性腸炎:腹部和盆腔行放射治療時,放射線超過腸道耐受劑量時,可出現粘膜潰瘍、壞死,組織脫落,引起大出血和腸穿孔,進而引起腹脹、腹痛、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和粘液膿血便等放射性腸炎的表現。放射性腸炎有時還可能引起腸管粘連和腸腔狹窄,甚至引起腸梗阻,嚴重者需要手術才能緩解症狀。放療期間應注意病人有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裡急後重等放射性腸炎表現,反應較輕者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較重者應暫停放療。
2.3 放射性膀胱炎:膀胱被放射線照射後可引起毛細管擴張,膀胱粘膜充血、水腫,伴出血點,表現為尿頻、尿急、血尿等膀胱炎症狀。放療後期嚴重者膀胱縮小,膀胱排尿無力,需導尿或做手術治療。放療期間應鼓勵病人多飲水,以達到自然沖洗膀胱並預防感染的目的。
放射性膀胱炎
2.4 放射性骨髓抑制:腰椎和骨盆的骨髓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組織,這些造血組織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然後輸送到血液迴圈中。腹部的放療會對腰椎和骨盆的骨髓產生放射性損傷,導致骨髓組織造血減少,進而引起周圍血中白細胞數降低、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和血小板減少等骨髓抑制的現象。
2.5 骨質疏鬆、骨骼畸形:骨骼在接受一定量放射線照射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受外力時易發生骨折。正在生長髮育階段的骨組織對放射線非常敏感,小劑量的放射線就會使生長受到抑制,以致發育停止,造成畸形。
2.6 放射性脊髓炎:脊髓受較大劑量照射後會出現脊髓損傷,多發生於放療後數月至數年內,開始表現為漸進性、上行性感覺減退,行走或持重乏力,低頭時如觸電感,逐漸發展為四肢運動障礙,反射亢進、痙攣,以至癱瘓。治療時需給予大量維生素B族神經營養藥物、激素和血管擴張藥,配合針灸和理療。
2.7 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變:結直腸癌伴肺轉移的患者如果行胸部放療,就可能發生放射性肺炎。輕者無症狀,急性放射性肺炎伴有高熱、胸痛、咳嗽、氣急等。需立即吸氧,靜滴氫化可的松和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是其誘因,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放療後期可出現進行性肺纖維變,表現為氣短、乾咳,需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