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重要器官,因此腎臟疾病總容易讓人膽戰心驚。但有一種與腎臟有關的疾病卻容易被人們所忽視,那就是腎結石。腎結石屬於比較常見的泌尿系疾病,很多人覺得腎結石可以通過多喝水的方式排出,因此並不重視。但其實,出現腎結石卻不管,可能會讓結石越變越大,甚至對內環境帶來不同程度損傷。
因此,檢查出有腎結石,在並不嚴重的情況下,也不應直接忽視,而是應該尋找原因,並做好生活上的調節,以加速細小結石的排出。那麼,腎結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腎結石形成的5大因素
1、高嘌呤飲食
多種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比如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牛肉豬肉等。嘌呤進入身體中需進行新陳代謝,代謝產物最終是尿酸,會增加尿液中尿酸排出量,慢慢地形成尿酸結石而導致腎結石。
2、攝入太多蛋白質
攝入蛋白質越多越容易患上腎結石,這是因為高蛋白飲食可促進尿液中鈣排洩,從而形成高尿鈣。另外高蛋白飲食中含有大量嘌呤,會增加患上尿酸結石几率。
3、高糖分和高脂肪飲食
高糖分食物中含有大量乳糖,可促進鈣吸收,讓草酸鈣在身體中沉積。經過研究發現正常人吃了100克蔗糖後,去醫院做尿液檢查時,可發現尿液中鈣和草酸濃度明顯升高。另外高脂肪飲食會引起腎結石,因為脂肪通過身體調節前列腺分泌,能影響腎臟排洩鈣能力。
4、患有其他疾病
甲狀旁腺亢進患上腎結石的機率明顯升高。另外腎結石的發生也和職業有很大的關係,就如鍊鋼工人出汗多易出現結石。
5、缺乏運動
適當的晒太陽能促進胃腸道對鈣吸收,但成骨的話需運動。運動能幫助鈣沉澱骨頭上,若是不運動的話鈣從骨骼析出血液進入尿液中,所以單純補鈣,若不運動的話會增加患上腎結石几率。
患上腎結石該如何護理?
平時要多喝水、多排尿,這能增加尿量沖洗尿道,促進小結石向下移動並排出。多喝水能稀釋尿液,減少晶體沉澱。可以選擇正規醫院堅持治療,能增加腎盂和輸尿管蠕動,幫助結石排出體外。平時可以多做跳躍運動或倒立運動,也有助於小結石的排出。另外要去醫院做尿培養檢查,看看有沒有細菌感染,若受到細菌感染的話需選擇藥物積極抗感染。若是有代謝紊亂的話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並且調理尿液酸鹼度。
控制鈣的攝入,儘量少吃高鈣食物,比如乳酪、奶油和牛奶等;也不要吃含草酸鹽過多的食物,比如豆類、甜菜、青菜、草莓等;儘量不要喝濃茶、濃咖啡以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