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各式各樣的疼痛。比如失眠引起的頭痛、外傷引起的疼痛,還有飲食不節制引起的胃痛……我們都體會過,所以清楚地知道:疼痛,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常常會影響我們的睡眠、情緒,甚至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胃痛的相關知識內容。
初步認識一下胃痛:胃痛,又稱為胃脘痛,是指上腹近心窩處胃脘部發生疼痛為主的病症,一般還伴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反酸等不適。胃痛發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比如天氣的變化、情緒波動、勞累、飢飽無常,或者進食了生冷、乾硬,以及辛辣刺激性等食物等。
胃痛因為寒熱、虛實等屬性的不同,臨床症狀也各不相同。實者疼痛多劇烈,而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拒按,按之疼痛加劇。虛者多為隱隱作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按揉之後疼痛稍減輕。如果,胃痛在遇到寒冷之物後疼痛加劇,遇溫熱後胃痛減輕,那麼屬於寒證,反之則為熱證。
胃痛的辨證論治:1.寒邪客胃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突然覺得胃痛,而且疼痛程度較為劇烈,難以忍受,遇溫熱則疼痛減輕,遇寒涼則疼痛加劇,因此喜歡喝熱飲。
寒證的治療以“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為主。
常用的治療方子多為:良附丸加減。
2.飲食傷胃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覺得胃脘部疼痛難忍,觸按以後疼痛加劇,胃部脹滿不舒服,肛門排氣後可稍微減輕,同時還會有反酸,打嗝打出酸腐臭味。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嘔吐,一般嘔吐物中可見到不消化的食物,氣味腐臭難聞,嘔吐之後胃痛可以稍微減輕。此外,患者多胃口不佳,大便臭穢。
此證是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所以臨床上治療多以“消食導滯,和胃止痛”為法則。
治療的代表方為:保和丸加減。
3.肝氣犯胃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覺得胃脘部脹痛不舒服,疼痛連及兩側胸脅部位,心情不好的時候疼痛會加劇,或者是因為心情煩悶而引起胃痛,在打嗝和肛門排氣後疼痛會稍微改善。同時還伴有胸悶不舒服,經常唉聲嘆氣。
本證和情緒因素密切相關,所以在治療時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為主。
臨床治療時多擬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4.溼熱中阻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胃脘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還伴有胸口灼熱不舒服,口乾、口苦,口渴但不想喝水,胃口差,一吃飯就覺得噁心想吐,小便顏色黃,大便粘膩難拉。
本證因溼熱蘊結而致,所以在治療時以“清化溼熱,理氣和胃”為主。
治療的方劑一般採用:清中湯如減。
5.瘀血停胃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胃脘部疼痛,有時像針扎一樣的,有時候覺得刀割一樣的,疼痛部位固定,按揉之後疼痛加劇。疼痛的持續時間長久,進食以後也會加重,在夜裡疼痛更為明顯。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吐血和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
本證因為瘀血停阻胃絡所致,治療方法以“化瘀通絡,理氣和胃”為主。
治療的常用方子多為:失笑散合丹蔘飲加減。
6.胃陰虧耗證
臨床症狀表現為:患者自覺胃脘部隱隱作痛,多為灼熱疼痛,自己覺得肚子餓但不想進食,咽乾口燥,手足心熱,心胸煩熱。此外,患者多消瘦,伴有乏力,大便乾結難解。
臨床上治療多以“養陰益胃,和中止痛”為主。
治療的代表方劑為: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東加減。
7.脾胃虛寒證
臨床症狀多表現為:患者自覺胃脘部隱隱疼痛,綿綿不休,遇溫熱以及按揉後疼痛稍稍減輕,空腹時、勞累後,以及受涼後疼痛加劇,進食後疼痛減輕。同時患者還有疲倦乏力,手足不溫,胃口欠佳等症狀。
本證因為脾胃虛寒所致,所以治法以“溫中健脾,和胃止痛”為主。
臨床治療常用方子為:黃芪建中東加減。
胃痛的預防調護: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切勿飢飽失常。
2.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勿狼吞虎嚥,宜細嚼慢嚥。
3.胃病發作期間,避免進食油膩、難消化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宜,少食多餐;儘量避免堅硬、粗糙的多纖維飲食,以免加重胃負擔;忌濃茶、咖啡和辛辣食物。
4.慎用水楊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以免造成胃部不適。
5.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避免過度勞累與情緒緊張,這也是預防本病復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