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因為得了白內障而失明,只要把混濁的晶狀體換成人工晶狀體就可以復明了。但是如果受到損傷的是視網膜本身,問題就複雜了。不過,科學發展讓這種盲人的復明也有了希望。假如病人足夠幸運,他的視神經仍然還完整的話,那麼,就有希望透過安裝人工眼來恢復部分視力。人工眼的原理與人工耳蝸非常接近:它是透過攝像頭把外界影象轉換成電訊號,並刺激視神經,從而把有關外界影象的資訊傳送到腦裡面。
人工眼由一系列的裝置所組成。首先是一副看似平常的眼鏡,在眼鏡架的正中有一個微型的攝像頭負責掃描周圍環境,掃描所得的資訊透過安裝在眼鏡框中的電纜,經耳後傳送到微型計算機中進行處理。處理所得的結果透過無線傳送器,再傳送給植入面板的接收器。這個接收器把這些訊號透過導線傳送到植入盲人眼中的電極裡,再透過視神經傳送到腦,這樣就使盲人部分看到了外界的景象。
2002年,科學家在一位盲人的眼中植入了一塊有16個電極的晶片,使盲人看到了一個很模糊的影象。盲人高興地驚呼:“我可以看到餐桌在哪裡了,我也不會碰翻玻璃杯了。”雖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糙的影象,但科學家仍然喜出望外,因為他們原先以為能區分亮暗就很好了,想不到大腦還會插補進去許多資訊,讓盲人看到了更多。現在,科學家正在努力增加電極的數目,以期讓盲人看到的影象更加清晰。2007年,電極的數量已經增加到60個,他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數目能達到1000個,到那時,盲人就有可能認出別人的臉了。(顧凡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