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乃屬陽性病變,治療上可選背部陽位痣點為主,選穴時以肺俞、肝俞、脾俞、胃俞附近之異常反應點(即痣點)挑刺出血,後輔以拔罐,以清利溼熱毒邪,調和營衛。
痤瘡
【病案】
病例一 王某某,男,22歲。
主訴:面部、背部痤瘡5年餘。現病史:患者5年以來面部、背部長膿皰,有癢感,搔抓破潰後有粉狀物和膿血流出。曾服湯藥略有好轉,未能治癒。近日痤瘡有增多趨勢,故求針刺治療。納可,眠安,大便偏幹,小便調。
望診:舌淡,邊尖紅,苔白膩。面部散在膿皰,顴部集中,凹凸不平。切診:脈弦滑。
辨證:脾胃溼熱,營衛失調。治則:清熱利溼,調和營衛。取穴:耳尖、背部痣點、肺俞、脾俞、胃俞。刺法:耳尖放血,三稜針挑刺背部痣點,出血後拔罐,背俞穴拔罐。
每週治療2次。治療2周後,面部已無新生膿皰。治療2月後,痤瘡消失,面部平整光滑。
病例二 柳某某,男,16歲,學生。
主訴:面、胸部生痤瘡2年。現病史:面、胸部生痤瘡2年,曾用抗生素及多種外用藥無效。面部有密集痤瘡,頂部有膿頭,胸部有散在丘疹。
取穴:耳尖、背部痣點。
放血療法治療16診後痊癒。
病例三 張某某,男,24歲。
主訴:面部、胸、背部痤瘡6年餘。現病史:患者發病初期僅以面部起粉刺,喜用手擠,後粉刺漸多,胸、背部亦常有粉刺,略有癢感,曾去醫院就診,服中藥湯劑多日,但始終未能治癒。近半年來面部粉刺較多,常形成膿皰,破潰後有膿血和粉狀物流出。納可,大便略幹,小便正常。
望診:舌尖紅苔白膩。患者外觀身體健壯,面部凹凸不平,以兩顴部明顯。切診:脈弦滑有力。
辨證:脾胃溼熱,營衛不和,風邪襲表,經絡壅滯不暢乃發為此病。治則:調和營衛,清利溼熱,疏風解毒,通經活絡。
取穴:背部痣點、耳尖穴。刺法:以鋒針挑刺背部痣點,出血後拔火罐;以鋒針速刺耳尖穴出血。
患者每週治療1~2次。治療7次後面部已不起新粉刺,治療13次後粉刺已全部消失。治療期間,囑患者忌食魚腥辛辣之品。
病例四 謝某某,女,19歲。
主訴:面部痤瘡4年,背部痤瘡1月。現病史:自15歲起在面部出現痤瘡,發癢,月經前症狀加重,進食肥甘厚味後加重。近1月背部也出現痤瘡,稍癢。
望診:面部及背部有紅斑丘疹,舌苔白。切診:脈滑。
辨證:青春發育,情志不暢,氣血瘀滯。治則:通經絡,調氣血。
取穴:背部痣點。刺法:用鋒針速刺放血,輔以拔火罐。
共治療10次,面部痤瘡消失。月經來潮時亦未見反覆。
【按語】
痤瘡是一種好發於青年男女的面板病,中醫稱“肺風粉刺”,俗稱“粉刺”“青春美麗疙瘩”,嚴重者可影響美容而造成痛苦。
賀老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胃、肝臟腑功能失調,營衛不和有關。正常情況下,肝臟疏洩條達,脾胃運化水谷,上輸精微於肺,肺輸精於皮毛,則衛氣和,分肉解利,面板調柔,腠理致密,才能維持正常的腠理開闔及防禦外邪的作用,面板才能保持潔淨、潤澤、光滑。反之,上述臟腑中,任何環節的失調皆可導致發病,如肝失疏瀉或脾胃溼熱或肺氣失宣均可造成營衛之氣失和,腠理疏鬆,開闔不利,復受外邪侵襲,面部絡脈鬱滯不通,發為痤瘡。
治療上應以調和營衛,清熱利溼、解毒為主。本病多發於面,其次是胸背。中醫理論認為,腹以上為陽,故本病發於陽位,從臨床角度看,發病患者中大多體內蘊熱,熱為陽邪,最宜犯上,又背部在體亦為陽,主要是督脈和膀胱經循行的部位,督脈主一身之陽氣,膀胱經主人身之表,且諸臟腑之俞皆佈於此,故與營衛之氣關係密切。此病乃屬陽性病變,治療上可選背部陽位痣點為主,選穴時以肺俞、肝俞、脾俞、胃俞附近之異常反應點(即痣點)挑刺出血,後輔以拔罐,以清利溼熱毒邪,調和營衛。另外耳尖穴和大椎穴亦是常用之穴,放血亦能起到治療痤瘡的作用,常和背部挑刺一起配合使用。
本病患者應經常用溫水、硼酸肥皂洗滌患處;禁止用手擠壓皮疹,尤其是面部三角區處;少食油膩、辛辣食物及巧克力,多吃新鮮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