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出汗異常該如何艾灸?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無故就大汗淋漓,但也有一些人就不怎麼出汗,其實,不管是過多還是過少出汗,都是不健康的表現。

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但是上面說到的這兩類人的出汗情況就不太正常。汗血同源,出汗多容易傷血、元氣。汗是心之液,流汗過多,會造成心氣受損、虛火內擾的現象,導致體內元氣不足等。出汗少,體內的溼氣和毒素得不到及時的排除。

中醫裡有句話,“氣虛多汗,血虛少汗”。

首先解釋一下,這句話裡的多汗不是指盜汗,而是自汗,就是醒著的時候經常出的汗,尤其在活動之後。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多是因為氣虛或者陽虛。

陽與氣常常相提並論,病症有少言懶語、神疲肢軟、汗出畏風、容易感冒;亦或者喜歡熱飲、特別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

盜汗是人在入睡之後,出汗異常,醒後汗洩情況就止住了,這些也是一種病症。盜汗需要分清是熱汗還是涼汗。

①、熱汗。

熱汗是陽鬱或者陰虛所導致的,如果熱汗伴隨著有大便不好、心情煩躁的現象,說明體內陽氣鬱積導致的盜汗。這是由於睡覺後陽氣進入體內,在體內執行不暢而化熱所導致的。肝氣鬱結也會引起陽鬱。如果熱汗伴隨著大便基本正常,但是舌紅苔少、失眠多夢的現象,這才是陰虛導致的盜汗。

②、涼汗。

涼汗是陽虛所導致的。體內陽氣推動不了體內的溼氣 ,所以睡覺會覺得累,而體內寒溼重,需要排寒老保護陽氣。睡覺後陽氣入體,將體內的寒溼逼出來了才出汗。

如何艾灸調理呢?

補虛是基本治療原則,營衛失調的要調和營衛,氣陰虧虛的要補氣養陰,氣虛的要補血。

艾灸具有對陰陽、氣血的雙向調節,不僅可以調理多汗、盜汗,同時還可以調理少汗、無汗。

①、自汗:氣海穴、陰郄穴、大椎穴、陽陵泉穴。

②、無汗、少汗:合谷穴、後溪穴、陰郄穴、復溜穴。

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極端暖潮後迎來大降溫,高血壓患者遇到“坎兒”,5條建議防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