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發病率一直在不斷的上升,給很多的患者帶來了危害,讓他們飽受著胃潰瘍帶來了痛苦,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誘發此病的原因,還是可以最大程度上預防此病。
胃潰瘍的主要誘因
一、精神緊張:
長期緊張的生活會令胃酸分泌量增加,刺激胃黏膜,形成潰瘍。
二、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能分泌細胞毒素和尿素酶,使胃黏膜屏障受損,這就像屋頂有漏洞一樣,一旦下雨(分泌酸性胃液,比喻為下酸雨),房間裡的傢俱就會遭到雨水損壞,有如胃發生潰瘍一樣。
三、吸菸:
香菸中的尼古丁可直接刺激或損傷胃黏膜。
四、飲食不規律:
吃飯既不定時也不定量,要麼暴飲暴食,要麼零食不斷,擾亂了胃的正常節律,使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易發生潰瘍。
五、刺激性食物:
如果經常食用諸如酒類、咖啡、濃茶、辛辣及堅硬難消化的食物,會持續刺激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長此以往會損傷胃黏膜。
六、藥物的作用:
許多藥物都對胃黏膜有刺激或損傷作用,尤其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長期服用會使胃腸黏膜產生潰瘍。
胃潰瘍的飲食調理八原則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保養。潰瘍病的發生、發展及症狀的輕重與痊癒均與飲食密切相關,因此,合理的膳食對控制本病至關重要。 所以,飲食原則非常重要,是預防潰瘍發生、復發和治療潰瘍病的重要環節。
第一、加強營養:
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粥類、細麵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癒合。反酸重的患者應儘量少飲用豆奶和牛奶,避免刺激胃酸過多。
第二、限制多渣食物:
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 這些食物不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還會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但經過加工製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第三、忌食刺激性食物:
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湯、生蔥、生蒜、濃縮果汁、咖啡、酒、濃茶等,以及過甜、過酸、過鹹、過熱、生、冷、硬等食物。 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潰瘍面加重病情;過熱食物刺激潰瘍面,引起疼痛,致使潰瘍面血管擴張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潰瘍面,使胃酸分泌增加;過冷、過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
第四、戒菸戒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能改變胃液的酸鹼度,擾亂胃幽門正常活動,誘發或加重潰瘍病。
乙醇可以直接破壞胃黏膜保護層,引起胃黏膜糜爛潰瘍形成。
所以潰瘍病人應該戒菸戒酒。
第五、食物烹調方法:
烹調要恰當以蒸、燒、炒、燉等法為佳。煎、炸、煙燻等烹製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影響潰瘍面的癒合。
第六、合理飲食制度:
制訂合理的飲食制度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少說話,不看書報,不看電視;保持思想鬆弛,精神愉快。在潰瘍活動期,以進食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為好。 潰瘍活動期以少量多餐為宜。平時以三餐規律飲食為宜。少量多餐主以避免過飽或過飢。但是近年來有學者發現,雖然進食可暫時緩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不斷地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整日處在活躍狀態,對潰瘍癒合不利。建議潰瘍急性發作期併發出血、嘔血時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時應堅持一日三餐規律進食。
第七、潰瘍病急性發作期:
應嚴格限制對胃黏膜有機械性刺激的食物如生、硬食物和化學性食物和藥物,以及易致潰瘍的化學藥物,以保護胃黏膜。給予適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可稍高,儘可能補充各種維生素。食用對胃液分泌作用較弱的食品和不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如大米粥、蛋花湯、藕粉、蜂蜜、杏仁霜、果汁等。限制肉湯、雞湯、魚湯,因為含氮高的飲食能強烈刺激胃液分泌,增加胃的代謝負擔。清淡飲食,易於消化,每日進餐6~7次。
每隔2小時進餐一次,使食物常與胃酸結合,以緩解症狀,促進潰瘍癒合。
第八、潰瘍病較嚴重時:
當消化道少量出血時,飲食應以牛奶、豆漿、米湯、藕粉等流質飲食為宜,儘量少加糖或不加糖,以免胃酸過多。
若出血量大,出現嘔血或黑便時應禁食,採用靜脈補液的方法供給必需的能量和營養,待病情穩定後,逐漸由半量流質、全量流質過渡到軟食,直到正常飯菜。
若發生潰瘍穿孔應立即停止飲食,並住院手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