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是祖國傳統中醫病名,主要對應於現代醫學的複發性口腔潰瘍。口瘡患病率很高,幾乎每個人都曾經發生過,只是多數人會很快自愈,而一些人則遷延難愈或反覆發作。由於該病的西醫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西醫療效有時並不理想,很多西醫醫生可能也會推薦患者去看看中醫。通過中醫藥內外結合治療,不少患者可以告別煩惱。
中醫學認為口瘡多因平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厚味、嗜好菸酒或情志內傷、勞倦過度所致。脾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而舌為心之苗。根據舌與五臟的對應關係,舌尖屬心肺,舌體中央屬脾胃,舌體兩側屬肝膽,舌根屬腎。因此,本病主要與心、脾關係最為密切,還可涉及胃、肝、膽、腎等臟腑。
辨證與湯藥
中醫講求辨寒熱虛實,對於口瘡來說,通常按照以下方法來分辨:灼熱疼痛多屬實證、熱證,隱痛多屬虛證、寒證或虛實夾雜證;病程短者多屬實證,病程長者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證,如病程遷延日久,由氣及血,又可出現血瘀(實);喜熱食者多為寒證,喜冷食者多為熱證,平素嗜食肥甘者多屬溼熱內蘊;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者多為虛證和/或寒證,大便乾硬、小便赤澀者多為熱證,大便黏滯者多為溼證;口瘡伴口乾渴飲或口乾不欲飲水、咽痛、小便短少者多屬實熱或虛熱,口瘡伴畏寒怕冷、腹脹納呆者多屬虛寒證或寒熱錯雜證;因情志因素加重者多為肝鬱氣滯。
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以下幾個,不過這些證型可單獨出現,也可相兼出現,具體應由有經驗的中醫師進行辨證。
心脾積熱證
潰瘍區域性灼熱疼痛,伴有口乾、口渴、心煩、失眠、便幹、尿赤,舌尖紅、 苔黃。治以清心瀉脾、導熱下行,可用導赤散合瀉黃散加減,常用藥物有淡竹葉、生甘草、通草、生地黃、藿香、梔子、防風、生石膏(先煎)等。
胃火熾盛證
潰瘍周圍充血發紅,口中灼熱疼痛,牙齦紅腫出血,伴有口臭、口乾、渴思涼飲、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而幹。治以清胃降火、通腑瀉熱,可用清胃散加減,常用藥物有升麻、黃連、當歸、生地黃、牡丹皮等,大便乾結嚴重者可加大黃、芒硝、枳實。
陰虛火旺證
潰瘍表淺,周圍微紅,易反覆發作,隱痛或熱痛,伴有口渴不欲多飲、手足心熱、盜汗、心悸、失眠、便幹,舌紅少苔。治以滋陰降火、引火歸元,可用六味地黃東加減,常用藥物有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等,虛火重者可加知母、黃柏。
脾虛陰火證
潰瘍多為灰白色,周邊水腫,紅暈色淡,隱隱作痛,伴有腹脹、納呆、大便偏稀、乏力等症,舌淡苔白。治以補益脾胃、昇陽瀉火,可用補中益氣東加減,常用藥物有黨蔘、炒白朮、黃芪、升麻、柴胡、陳皮、當歸、生甘草等。
寒熱錯雜證
潰瘍色淡紅,反覆發作,隱痛,可伴有口乾口苦、咽痛、胃脘堵悶、知飢不食、食則腹脹、腹瀉腸鳴、乏力等症狀,舌紅舌體胖大,舌苔黃膩或白膩。治以清熱化溼、平調寒熱,可用甘草瀉心東加減,常用藥物有炙甘草、黃連、黃芩、黨蔘、乾薑、法半夏、大棗等。
中醫外治法
祖國傳統醫學除了湯劑內服,還有著豐富的外治方法,對於口瘡有著不錯的療效,不過大家要記住,一定要由有資質、有經驗的中醫師予以治療或指導操作,尤其是有創治療。
塗敷
心火盛者可區域性塗敷冰硼散(冰片、玄明粉、硼砂、硃砂),慢性或虛火型口瘡可區域性塗敷養陰生肌散(青黛、甘草、牛黃、黃柏、枯礬、龍膽草、冰片、煅石膏、薄荷腦)。
含漱
含漱法通過將中藥製作成水劑,通過多次含漱來區域性給藥,簡便經濟且起效迅速。常用的含漱方有:(1)黃連2~4克,切碎或研末,沸水沖泡,晾涼後含漱,主要用於胃火盛者。(2)北沙蔘15克、黃柏15克、冰片2克,含漱方法同上,主要用於虛火者。(3)生地黃、黃芩、黃柏各3克,切碎或研末,含漱方法同上,可用於各型口瘡。
針法
心脾積熱證常用穴位有通裡、公孫、內庭、合谷、勞宮、地倉、頰車、足三裡,胃火熾盛證常用穴位有頰車、下關、合谷、二間、厲兌、內庭,陰虛火旺證常用穴位有腎俞、命門、湧泉、太溪、三陰交、合谷、照海、通裡,脾虛陰火證常用穴位有三陰交、陰陵泉、脾俞、足三裡、合谷。上脣口瘡者可配人中、地倉,下脣口瘡者配頰車、承漿、地倉,頰、齦口瘡者配地倉、頰車,舌部口瘡者配廉泉。
灸法
用於虛證患者,常選取足三裡、腎俞、脾俞、養老等穴進行溫和灸。
貼敷
將吳茱萸研成細末,每晚臨睡時洗腳後,取適量吳茱萸末用食醋調成稀糊狀,貼敷於雙足湧泉穴,用保鮮膜覆蓋並用紗布包纏,次日晨起取下。一般連貼7天后,間隔兩三天再次貼敷。糖尿病患者因面板脆弱,應留意觀察區域性反應,如出現疼痛、起皰、破潰等應立即停用。
壓豆
可取口、舌、神門、胃、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脾、心、額等耳穴,每次從中選取數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日稍加力揉按3次。
放血
用毫針或三稜針常規消毒後在潰瘍麵點刺放血,使血液將潰瘍面遮蓋以止痛,緩解區域性症狀,促進癒合。該法用於潰瘍面紅腫較重者或癒合較慢口瘡,粟粒樣小而多發的潰瘍不宜使用。舌體潰瘍者可刺金津、玉液或廉泉。
推拿
取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神門、蠡溝、解溪、照海等穴,患者臥位完全放鬆,調整呼吸,施者用大拇指指腹或肘尖點按穴位,並逐漸加壓,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並作均勻迴旋運動,每穴施術3分鐘。